“摸摸这绒,多软和!围上脖子,连心里都跟着热乎!”10月28日,鄞州区邱隘镇敬老院的王奶奶捧着新收到的红围巾,拉着身边的老姐妹分享,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不仅敬老院的几十位老人领到了围巾,阳光家园的残疾人朋友当天也收到了这份温暖。56条红围巾,每条都带着手作的温度,把深秋的冷意悄悄挡了回去。
“巧手阿姨”又出手
这份温暖来自邱隘镇明湖社区依托“48小时社区治理微项目”之“针情明湖 邻里织间”项目开展的重阳节送温暖活动,围巾的制作者是社区里一群平均年龄超60岁的巾帼志愿者。
“以前在厂里上班没机会发挥,现在能给老街坊织围巾,还能陪孩子玩,日子充实得很!”志愿者王燕春阿姨笑着说。
这些志愿者有的曾在工厂上班,有的操劳家务半生。得知要开展重阳节送温暖活动,大家都积极报名,以“小老人帮老老人”的心意给街坊添份暖。同时,这群志愿者阿姨还是社区文艺骨干,于重阳节前走进邱隘镇中心幼儿园(明湖园),带着自编歌舞、戏曲,和孩子唱童谣、做游戏。
这些志愿者中,67岁的付国飞阿姨是大家公认的“快手”。聊起织围巾的日子,她抬起手背给人看:“你瞧,这几道红印子,就是握毛线针磨的。”
付阿姨说,年轻时给丈夫、孩子织毛衣,现在帮老姊妹、老兄弟织围巾手套,感觉越织越有劲。“我特意选粗绒线的,织得密点,这样抗风,围着暖和。”付阿姨每天吃完晚饭就坐在灯下织,连看电视都不忘绕线引线,“多织几针,老人们就能早一天戴起来。”得知阳光家园的残疾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的需要,她主动多织了两条,“都是一个镇上的,能帮就多帮点,不算啥。”
社区里的温暖细节
这份藏在针脚里、歌声里的关爱,不是第一次温暖社区。2024年初,寒潮来袭前,明湖花苑小区的公共长椅因无保暖设施,居民想歇脚却怕凉。
“当时想着可不能让老人冬天没处坐,我们几个立马就组队了。”志愿者陈素英阿姨回忆,大家自发组成“缝纫小队”,有人量尺寸,有人挑环保布料,有人裁剪缝补,有人塞海绵……120多个定制款坐垫,仅用半个月就完工,赶在冷空气抵达前为长椅穿上了“温暖外衣”。
“社区里的暖心事,往往就藏在这些小细节里。”明湖社区党委书记乐国勤说,从长椅坐垫到重阳围巾,从幼儿园里的欢声笑语到特殊群体手中的暖意,巾帼志愿者用最朴素的手艺、最热忱的心意,把居民的“小需求”变成了民生“暖实事”。这些穿梭在针线间、舞台上的身影,不仅织就了邻里间的温情,更让“邻里守望、以老助老”的暖流在社区流淌,成为宁波文明城市建设生动的民生注脚。
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蒋倩雯 石海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