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00后姑娘 办了场“节俭风”婚礼

还记得本报曾报道过的00后姑娘华星辰吗?那个热心公益的女教师,10月25日正式步入婚礼的殿堂。当天,在鄞州塘溪镇的村文化礼堂里,华星辰与新郎陈宗凯的婚礼如期举行。

今年8月,华星辰用一份特殊“嫁妆”打动无数人——她与丈夫陈宗凯缩减婚礼预算,将10万元经费换成1076份“文明乡风礼包”,化作乡村孩子的开学惊喜。在他们的婚礼上,没有奢华布景,也没有铺张宴席,却用熟悉的“节俭风”“乡土情”,为当地婚俗注入文明新风。

节俭不“减爱”

走进婚宴现场,看不到豪华装饰,却处处能感受到新人的用心。每一处装饰都是他们自己手工打造布置,各类小点心整齐摆放,宾客可凭口味和食量,用公筷公勺自主选取,从源头避免“菜多吃不完”的浪费。

每位宾客座位上,还提前放好了环保打包盒,主持人开场便笑着提醒:“今天我们倡导‘光盘行动’,吃不完打包回家,杜绝浪费!”这番“反套路”操作,彻底打破了“婚宴打包不好意思”的老观念。

宴席过程中,不见以往觥筹交错后的杯盘狼藉,取而代之的是餐后桌上相对整洁的盘盏,以及宾客们欣然将未动菜肴打包的从容。“参加这么多婚礼,头一回见到先发打包盒的,这个做法太好了!”一位宾客一边将塘溪特色小点心打包,一边赞叹,“这不丢面子,反而是种美德,带回家还能再吃一顿,一点都不浪费。”

把家乡“装”进婚礼

对这对00后夫妻而言,这场婚礼不仅“省”,更“有意义”。他们还把对家乡塘溪的热爱,悄悄藏进了婚礼的每一个环节,让一场私人喜事变成了家乡文化的“推介会”。

婚宴菜单是最直观的“家乡名片”:桌上的每一道佳肴,都摒弃了诸如“鸿运当头”“富贵圆满”等传统宴席菜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饱含深情的塘溪地名与文化符号。

蔬菜沙拉被命名为“风堇谷·山风清新沙拉”,让人想到最美风车公路与山巅吹来的清风;糕点命名为“童村·金榜题名状元糕”,背后是诞生了以童第周为代表的百余名教授及教授级人物的“教授村”……

宾客们每尝一道菜,就如同在塘溪的山水与村落间进行了一次味觉旅行。席间,大家不仅品评菜肴的味道,更饶有兴致地讨论着菜名背后的故事,对塘溪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家乡特产成最美伴手礼

婚礼现场一角,一个精心布置的“塘溪特产小集市”成为最具人气的区域。这里没有商业礼品,摆放的是塘溪本地的笋干、梅干菜、土鸡蛋、手工年糕等农特产品以及各类手写对联、文创产品等。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和文化底蕴的“宝贝”,既是招待远方来宾的诚意,也是向外推介家乡的窗口。

宾客们可以随意参观、品尝,并可自愿购买。“这个集市办得太有心了!”从外地赶来参加婚礼的刘女士拿着刚买的米馒头说,“这比任何买来的喜糖都有意义,我们带走的是一份健康的食材,更是一份浓浓的乡情。”

“一开始还担心‘带打包盒’会不会让大家觉得不自在,也怕自己布置的婚礼和塘溪特产小集市不够‘洋气’,没想到亲戚朋友们都特别支持,我们的婚礼,不想搞铺张的排场,想把对家乡的爱、对节俭的坚持都融进去,我觉得这才是属于我们俩‘最好婚礼’。”华星辰说。

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陈立强

2025-10-2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42601.html 1 3 这个00后姑娘 办了场“节俭风”婚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