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

宁波人的公交出行 将迎来这些新变形

2025年5月,首批氢能源公交车正式在375路公交线路上线试运营,为市民出行注入清新动能。

2023年5月1日,宁波在全国率先推出文明礼让斑马线提示音。

持续提升公交接驳轨道率、降低线路重复系数,实施公交、轨道站点“背靠背”布局。

清晨,家长不用再为送孩子上学而匆忙赶路;傍晚,走出地铁站的市民总能恰巧赶上等候的接驳公交;周末,一辆辆“共富直通车”载着城里人前往乡村体验采摘乐趣……这些温馨场景,正是宁波公交集团近年来努力的方向。

运营公交100%新能源化,配套“避峰就谷”充电策略与自建自营充电设施;开通160余条“学知专线”,日均服务学生8000人次;年均新增“轨交接驳线”20条以上,让轨道与公交无缝衔接;创新推出城乡客货邮、乡旅体验、惠农采摘等“共富直通车”,打通城乡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杭州亚运会、世界佛教论坛等十余项重大国际赛会展事保障中,以“零失误、高效率、有温度”的服务擦亮“宁波公交”品牌。

从优化线网布局到提升服务品质,从推广新能源车辆到创新“公交+”模式,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一项项暖心的服务,共同构成了一份让市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过去六年,这家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在深化改革道路上砥砺前行,以坚定的行动推动企业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未来五年公交出行将呈现怎样的新面貌?记者了解到,企业已明确了发展方向,核心目标是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让员工更有获得感。

更安全:筑牢出行防线

未来的公交出行,安全将放在首位。企业将持续筑牢安全防线,运用更多科技手段预警和防范风险,同时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特别是在“学知专线”安全保障上,将继续延续“四定”服务标准——定人、定车、定时、定站。驾驶员需要提前勘探路线熟记风险点,车辆上线前执行专项“体检”排除故障,并与交警、学校开展常态化安全宣教,为学生的上下学路途保驾护航。

更便民:深化三网融合

以轨道站点为核心,加密接驳线路、增设微枢纽,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积极拓展“公交+文旅”“公交+物流”等新服务模式,让公交服务深入城乡,惠及更多市民。在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骆驼桥站,依托公交双站台“微枢纽”建设,已实现高峰期“地铁一到、公交即发”的精准衔接。未来,这种智慧调度模式将全面推广至各重点换乘站点,让换乘不再漫长等待。

更智慧:数据驱动决策

数字化转型将让公交变得更“智能”。通过数据驱动决策,线路规划、车辆调度将更精准,有效减少市民候车时间,提升运营效率。同时,企业还将探索盘活数据资产,让智慧出行成为现实。“阿拉巴士”小程序将新增“轨道+公交”联合规划功能,输入目的地后可直接获取包含轨道线路、接驳公交及步行导航的一体化方案,还能实时查看公交到站时间,实现“掐点候车”的便捷体验。

通过精益管理和全过程成本管控,企业将努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接驳设施建设上,继续推广轨道交通7号线宁波大剧院站的示范经验,建设连接轨道站与公交站的“风雨连廊”,让市民在雨雪天气也能舒适换乘。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市民提供长期稳定的优质服务。

更温暖:传递城市温度

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因为只有快乐的员工,才能提供有温度的服务。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最终将转化为乘客所能感受到的贴心与关怀。在现有“学知专线”基础上,结合轨道接驳优化,将开通“家校直达+轨道衔接”的复合型专线,同时在接驳站点设置“学生等候区”,配备遮阳棚和座椅,让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城市的温度。

锚定“五个一流”

护航出行体验

未来五年,企业将通过聚力铸魂强基,打造一流党建新标杆;聚力固本强安,筑牢一流安全新防线;聚力提质增效,创造一流经营新业绩;聚力赋能成长,营造一流福祉新环境;聚力塑形铸品牌,展现一流治理新形象。全力争创“五个一流”,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奋发有为。

创新“公交+”融合

激活行业新业态

面对老龄化加剧、轨道成网等出行结构变化,企业将继续深化业务结构调整,积极拓展“公交+文旅+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运营调度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破解低效线路难题,实现“精准响应、灵活供给”。结合轨道交通8号线庙堰站地下连廊连接商业体与社区的布局优势,规划“公交+商业”接驳线路,同时探索“夜间生鲜配送”等客货邮融合模式,让公交资源在白天服务通勤、夜晚服务民生。

更融合:提升服务效能

依托数据富集场景,打造城市公交“智慧大脑”,优化运力投放与线路规划。加快推动运营调度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依托新质生产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响应能力。同时,推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结合“定制公交”“赛展文旅”双轮驱动模式,让市民出行既能“说走就走”,又能“按需定制”。

深化“三网融合”

构建便捷网络

以场站公司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为契机,加快推动“轨道公交再融合、公交场站再聚合”,促进资源整合与业务衔接。在设施融合上,除了推广“背靠背”站点和风雨连廊,还将在新建轨道站点同步规划非机动车专用停车区和P+R停车场,参考7号线、8号线已建成370个非机动车停车区的经验,实现“轨道+慢行”无缝衔接。在运营融合上,持续优化“轨交接驳线”网络。更多复制骆驼桥站“公交即发”模式,在10个重点换乘站打造“微枢纽”,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精耕“品牌矩阵”

淬炼服务品质

从“文明礼让斑马线提示音”成为行业样板,到“全员家访”思政工作法入选全国工会创新案例,彰显着国企担当。企业将继续深耕民生服务,培育以“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内核的企业精神,让服务更有质感。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将以“五个一流”目标为牵引,用更安全的运营保障、更便捷的换乘体验、更绿色的出行选择、更智慧的服务体系,让公交服务成为城市民生服务的靓丽名片,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出行中感受城市温暖。

记者 范洪 通讯员 邵建荣

聚焦“智慧赋能”

点亮未来出行

2025-10-27 未来五年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42600.html 1 3 宁波人的公交出行 将迎来这些新变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