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楚昕、高盛元携作品亮相浙江书展

当文学的“泥潭”与历史的“现场”在书展相遇,会碰撞出怎样启迪心灵的火花?

10月25日上午,在浙江书展上,作家刘楚昕、高盛元分别携新作《泥潭》与《现场:细读〈史记〉》,与近40名宁波晚报·现代金报的小记者面对面。

刘楚昕是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奖得主,高盛元是青年作家、B站知名up主。他们开展了一场关于文学启蒙与历史智慧的精彩分享,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温暖的阅读之灯。

分享创作故事,两位作家带来别样课堂

活动在小记者们期待的目光中开始。小说《泥潭》的作者刘楚昕首先分享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理解。“这本书可能不那么适合小朋友阅读,但我失败的经历可能会给大家一些启迪。”

刘楚昕讲述了自己坎坷的创作过程。经历了数次退稿、改稿,这本书才成功出版。他表示,他写的“泥潭”有三重含义,一个是命运,一个是自己的内心,最后一个终极“泥潭”就是死亡。

他以“泥潭”这一意象为引,希望大家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要学会自救。因为只有自己想站起来,别人才有可能拉你一把,千万不要陷入“自毁”状态里。

随后,高盛元则为小记者们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现场”之旅。他的新作《现场:细读〈史记〉》以独特的解读方式,将这部史学巨著《史记》变得生动而亲切。该书没有止步于简单地复述历史事件,而是用读者看得懂的语言重塑了“历史现场”。

“我想降低大家读文言文的门槛。一段原文,一段解读。既不脱离原文,又能带领大家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走进司马迁的精神世界。”高盛元说,如果他写的书,小学生都能看得懂,那么他就觉得自己成功了。

童真碰撞经典,点燃思想火花

两位作家的分享,在孩子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在互动环节,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充满了童真与思辨。

来自镇海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的高沐阳同学,是宁波博物馆的一名小讲解员,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她道出了许多小读者的心声:“《史记》是一本非常厚重的历史书,阅读起来普遍存在困难。”她虽然已经接触过《史记》,但仍感觉深奥,为此特地买了高老师的书准备回家细读。现场,她向高盛元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读《史记》?”

“非常好的问题!读《史记》不用急于从头读到尾,更不用把它当成任务。”高盛元老师对此给予了亲切而实用的建议,“最关键的是先挑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比如去找那些你听过名字的英雄故事,读你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兴趣成为引领你进入历史世界的最好老师。”

这番话也深深打动了鄞州区钟公庙小学三年级的刘若与同学,她上午连听了两位作家的分享,感触颇深:“高老师说得对,学文言文也好,学语文也好,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动机。有了兴趣和动机,学习可能会更好。”

刘若与同学的感悟,也道出了在场许多家长与老师的心声,希望通过这样生动的课堂,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

来自宁波市惠贞书院四年级的李汝仁同学,是一位小历史迷,他坦言这次活动让他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我平时很喜欢语文,爱看历史书,所以特地来参加。刘老师说的‘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因为命运总是毫无预兆地把人投掷到某个境遇里’,这句话让我印象最深。”他认真地告诉记者,“这句话对我来说还有点深奥,但我会把它记下来,慢慢理解它的意思。”

而对于年仅7岁、来自宁波市实验学校二年级的郑书妍小朋友来说,这次活动则是一次新鲜的文学初体验。“妈妈带我来感受一下文学的熏陶,希望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她听的是刘楚昕的讲座,当被问及最大的收获时,她表示,“听了讲座,我确定了多读书能提高写作水平。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作家,很开心!”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捧着新书排起长队,请两位作家签名,现场化身为一场小型的“追星”现场,他们追逐的是知识与智慧的光芒。记者 林桦

2025-10-26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42448.html 1 3 刘楚昕、高盛元携作品亮相浙江书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