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信息 警惕贷款中介骗局

李先生经营着一家小餐馆,近期因资金周转需要,计划申请一笔5万元的小额贷款。在浏览某社交平台时,一条“免费办理、门槛极低、当天到账”的贷款中介广告吸引了他的注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先生通过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为好友。

沟通中,中介表现得十分“专业”,承诺无需抵押担保,只需提供基础信息就能快速获批贷款。随后,对方以“核对身份”“匹配最优贷款产品”为由,要求李先生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银行卡号、绑定手机号,甚至索要验证码,声称“为了帮助完成贷款审批流程中的资金验证”。急于拿到贷款的李先生并未多想,提供了所需信息。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贷款迟迟没有动静,中介也逐渐变得敷衍,甚至偶尔失联。就在李先生察觉不对劲时,多条来自不同网络借贷平台的催款短信和电话接踵而至,告知他名下有共计5万元的贷款已逾期,需立即还款。直到此时,李先生才恍然大悟。所谓的“贷款中介”根本没有帮他申请贷款,而是利用他提供的个人信息,冒用其身份在多个平台办理了贷款并卷款跑路。

如今,李先生要面对突如其来的5万元债务,这些逾期记录还可能被上报至征信系统,对他今后的贷款、信用卡办理等金融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此类贷款中介骗局有着明确的套路——通常以“低门槛、零费用、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有资金需求的消费者,随后以“办理手续”“资质审核”等名义,骗取身份证、银行卡、账户密码等核心敏感信息。一旦掌握这些信息,不法分子便会冒用受害者身份,或在多个借贷平台办理贷款,或将个人信息打包出售给其他非法机构,从中牟取暴利,而受害者则沦为“背锅侠”,面临债务和征信双重危机。

为切实保障自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民生银行宁波分行温馨提醒,务必严格保护个人敏感信息,以及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切勿轻易交由他人保管或拍照发送;银行卡密码、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核心信息绝不向任何人透露。在办理存贷款等金融业务时,切勿轻信网络上不明来源的中介广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温馨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要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守好资金安全的“底线”,别让一时的疏忽,给生活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刘姬英 赵振炜 徐莹

2025-10-16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40427.html 1 3 保护个人信息 警惕贷款中介骗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