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揭晓

宁波张如普、姚誉闻入选

张如普

姚誉闻

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新疆阿克苏举行。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其中,宁波共有2人入选,分别是镇海区蛟川街道保洁中心退休干部张如普和宁波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VTS)值班长、“悦航”信息服务队队长姚誉闻。

30年倾囊助学,托起139名寒门学子求学梦

张如普获评的是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他对自己和家人很“抠门”,却对陌生学子慷慨,30年捐资助学,捐款额从最初的每月几百元到如今的4000余元,累计捐出85万余元,托起139名寒门学子的求学梦。

1995年,张如普的一个远房亲戚,因家境困难没钱供孩子读书。张如普得知后,主动承担那个孩子的学费,直至对方完成大学学业。

后来,张如普善举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最初,他通过亲朋获取困难学生信息,资助范围局限在镇海区内;后来与宁波市、镇海区两级慈善总会保持长期联系,资助范围扩大到宁波市;再后来,资助范围从浙江省内的诸暨、临安扩散到省外的安徽、河南、山东、江西、广西、内蒙古等地。

刚开始助学时,张如普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他的助学曾经是“偷偷捐出自己收入的1/4”;等到两个女儿工作了,手头宽裕些,他就拿出收入的1/3用于助学;退休之后,家里人都知道了他的善举,他也不藏着掖着,就拿出退休金的1/2甚至更多,补充到助学“小金库”。

2014年,张如普被查出罹患食道癌。他辗转宁波、上海求医,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要持续不断地看病、化疗、配药……但即使自己深陷人生的泥潭,他也“厚着脸皮”到处筹钱,拆东墙补西墙凑够助学费用。最困难的时候,他躺在床上,敲着身后的墙思量,“真的筹不到钱了,这个房子卖掉也是可以的”。

治病期间,孩子们的电话、来信,总让张如普深感安慰、信心倍增,更是多了一份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信念。后来,张如普熬过了术后5年的复发期,家里房子也拆迁了。拿到95万元的拆迁款时,他第一时间便拿出30万元继续助学。

“30万元,按一年3万元的保底资助金额算,还能坚持助学10年。”对于助学计划,他这样盘算。

带领团队打造“智慧大脑”,助力港口提质增效降碳

1989年出生的姚誉闻获评的是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自2013年进入海事队伍以来,她始终奋战在水上通航保障工作一线,与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共成长。

姚誉闻所在的宁波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是全国投用最早的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实行“365天×24小时”全年不间断值守,是服务保障世界第一大港安全高效畅通的重要部门。姚誉闻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深度参与开发“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平台”,形成船舶航行计划“一张时间表”,实现船舶进出港业务办理查询“一网通办”。

自2019年12月上线运行以来,该一体化平台累计发布并执行船舶进出港计划超30万艘次,船舶准点率超95%、通航效率提升33%以上,通航保障能力显著跃升、港口生产效能大幅提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她还带领团队引导船舶使用经济航速直航进港,船舶得以“即到即进、即进即靠”。2024年,加入宁波舟山港经济航速的船舶达4293艘次,以此推算,此举可减少燃油消耗14.3万吨,节约燃油成本7亿元,减少碳排放44.33万吨,减少船只待港时间8.38万小时。

她全力参与推进干线集装箱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推动集装箱枢纽港加强船舶靠离泊计划互通衔接。自2023年12月计划试行以来,已在全国9个港口试点运行航线38条,累计运行船舶770艘次,共减少碳排放9.5万吨,节约燃油成本1.26亿元,节省待港时间9130.5小时,节约公司租金成本1.64亿元。“宁波舟山港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工作”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记者 朱琳

2025-10-16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揭晓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40426.html 1 3 宁波张如普、姚誉闻入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