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藏家邱忠国:

书展“行李箱”准备好了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邱忠国

第十届浙江书展,定于10月24日至26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届书展将创新设置“旧书新知”展区,精选珍贵老版期刊、经典连环画、宁波民间特色收藏中医药古籍等,营造怀旧阅读氛围。

据了解,收藏大量中医古籍的宁波北仑藏家邱忠国,将应邀携代表性藏书到书展现场展示。

近日,邱忠国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书展“行李箱”。

与宁波有关的中医古籍很多

北仑新大路旁,有邱忠国从旧厂房改造而来的一座“藏书楼”。

“啪”一下,他打开灯,暖黄的光照亮大厅里一个个展台、一排排书橱。

清代慈城乐氏的《同仁堂药目》、四明张世贤参与合编的《图注难经脉诀全集》、“甬江徐文炳天章同参”的《温疫方论》上下卷……一本本凝聚着甬籍医家心血的珍贵典籍,在玻璃柜里有序陈列。

每本旁边都有一张自制卡牌,如其“身份证”。

“宁波地区,山脉丘陵占50%,丛林密布,水源充沛,使得宁波地方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宁波的明党参、浙贝母,慈溪的麦冬,余姚的丝瓜络、奉化的石菖蒲,都是著名的药材。”其中一张卡牌上这样写道。

宁波素有药学渊源。

唐代四明人陈藏器研读《神农本草经》后,感觉书中列举草药还有缺漏,编成《本草拾遗》10卷。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对陈藏器十分崇拜,不但整段抄录了他的文章,还在《本草纲目》中赞道:“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明清时期,宁波走出一批药商,足迹遍布各大码头,一批老字号由此扎根。同仁堂、寿全斋、冯存仁堂、香山堂、赵翰香居等均为百年老店。宁波城区也形成了药行街、国医街等街巷,足见产业之盛。

宁波作家天涯曾撰写长篇小说《半夏引》,讲述的就是以宁波冯家药号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药业史的故事。小说里那条汇聚各家药号的街道,显然以药行街为原型。

如果说,这些故事只是某种“典故”或是再创作,那么邱忠国收藏的各类四明药典,实实在在为大批宁波人参与到中医药研究、传播事业中,找到了实证。

甬江王普耀、鄞县施巨卿、慈溪钱澍田,清咸丰年间四明欧立三堂刊的《胎产指南》、民国时期宁波东方针灸术研究社张世镳编的《温灸学讲义》,若干版本的《四明宋氏女科秘书》……这些铅印人名、泛黄印本、残损书页,无不证明宁波人在近代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

将精选实用版本展出

据了解,邱忠国收藏中医书籍已逾20年,所藏典籍、期刊超过7万册。其收藏足迹遍布全国,多次从造纸厂的原料废纸堆“抢救”回一批又一批药籍。

除了书,他还收藏大量与中医相关的老物件,包括药碾子、杆秤、针灸穴位人体模型等,选择哪些“宝贝”到书展现场展示,令他颇费思量。

这几天,他正在陆续整理,想到什么书,就归到一起。

“这个我应该会带去。”邱忠国指着一套民国时期的《葛仙翁肘后备急方》说,这本书里“青蒿一握,绞汁治疟”的记载直接启发了屠呦呦团队提取青蒿素,助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还准备带一套《赵翰香居验方类编》。

“赵翰香居也是宁波人开设的药店,他们对自己配置的丸药非常自信,把配方都公开出来,不怕人偷盗。可见他们一定是对自己的成品有绝对的信心。”赵翰香居出版的药书存世极少,邱忠国有幸拥有三套,十分难得。

还有民国时期的《食物治病新书》、上海千顷堂书局发行的《随息居饮食谱》、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高血压的预防和疗养》、中医临床必读的《外科正宗》,以及《灸法自疗学》《防疫刍言》……“我准备的都是一些实用类的书籍,以预防类和非药物疗法的书为主,大家能看懂。”

邱忠国说:“当下,国家对中医药学很重视,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浙江书展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借此机会,向大家展示一些珍贵古籍,也是让这些古籍活化利用的一个机会。”

大家如果想近距离看到这些古籍,可以在10月24日至26日到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的浙江书展现场观看。

记者 顾嘉懿 周晓思 文/摄

2025-10-15 中医古籍藏家邱忠国: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40179.html 1 3 书展“行李箱”准备好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