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国庆、中秋前后,是各家医院风湿免疫科忙着接诊痛风病人的高峰时段,36岁的许先生(化姓)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觉得这次发病有些冤。为了降尿酸他开始锻炼,没想到再次诱发痛风。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许先生痛风病史长达6年。他身高1.7出头,体重超过80公斤,患高血脂、高尿酸多年。9月中旬他在与同学聚餐时没经住海鲜的诱惑,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右脚大脚趾又红又肿,赶紧来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风湿免疫科周丽主任医师的门诊。
B超检查发现,许先生的脚趾部位已经有尿酸盐结晶形成。经过药物治疗,一周后许先生的脚趾完全消肿,两周后他加入“胖友”的减重队伍,开始踢球。但没想到连踢两场后,他的痛风又找上门来。
“周医生,这半个月我基本没碰海鲜,怎么还会发作?”在诊室里,痛苦的许先生十分不解。详细询问这两周的生活起居后,周丽找到了答案——痛风急性期过后,虽然外表已经看不出异样,但其实组织里的炎症没有完全消除。“许先生运动损伤引发局部炎症环境变化,使得原本稳定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变得不稳定,甚至移位,从而触发剧烈的炎症反应。再加上出汗多,血液里尿酸浓度快速升高,成了痛风发作的导火索。”周丽解释。经过治疗,许先生的病情再一次得到控制。
“痛风的病人从节前已经多了起来,从往年的发病情况来看,至少会持续到10月中下旬。”周丽告诉记者,禁渔期的结束和鲜美大闸蟹的上市,对痛风患者来说是极大的诱惑。国庆、中秋期间,聚餐饮酒增多,更容易摄入如海鲜、肉类等高嘌呤食物;同时,作息不规律、饮水量不足。再加上天气转凉,关节末端温度下降,也使尿酸更易形成结晶,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痛风发作的风险。
“大部分患者都知道海鲜、红肉、动物内脏、浓肉汤是高嘌呤食物,这里有个细节要强调一下:螃蟹的黄、膏是高嘌呤,但螃蟹肉属于中嘌呤,可以适量摄入。”周丽提到,宁波人爱吃的小黄鱼、带鱼也是高嘌呤,吃的时候千万要及时“踩刹车”。
她建议,肉类可以选择鸡鸭等家禽瘦肉或淡水鱼,每餐摄入量在100克左右,以水煮、清炖为主。要严格限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会抑制尿酸排泄。不过病情稳定时可少量饮用红酒,但需严格控制量。此外,要拒绝高糖饮料,果糖也会促进尿酸生成,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或无糖苏打水,保证每天2000毫升-3000毫升饮水量。
“痛风患者要注意运动节奏,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建议急性期后半个月开始,先从散步、游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入手,循序渐进。”周丽提到,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空调直吹。遵医嘱规律服药,切勿因假期自行调整,外出旅行也要备足药品。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张林霞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