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剑萍
每逢和外地人聊起一日三餐,我总忍不住自豪地说:“阿拉宁波人,天生就是有口福的。”
宁波四季分明,物产丰饶,身为沿海城市,餐桌上的海鲜更是从不会缺席。会吃的宁波人对海鲜向来挑剔,哪片海域的鱼最鲜、哪个时节最该吃什么,门道清。就像清明节前,象山海域的马鲛鱼,此时宁波人将其唤作“川乌”,正是肉质最肥美的时候,绝不会错过。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种完全一样的美味。”在美食的世界里,总有一些独特的滋味,能一下子勾住人的味蕾,让人记挂许久。脆肉鲩,便是这样一种带着 充满神秘色彩的美味。
第一次听儿子提起 “脆肉鲩”,我脑子里立刻打了个问号:鱼肉素来是嫩的、鲜的,怎么会有“脆”的?宁波的鱼,要么是清蒸出来的能鲜掉眉毛的嫩,要么是红烧后略带嚼劲的实,“脆”字却从没和鱼肉沾过边。揣着这份好奇,我踏上了寻味之旅,于某周末专程去了“粤潮记”,一家专做中山脆鲩鱼的火锅店。
刚推开门,就见进门处的鱼池里,几条脆肉鲩摆动着尾巴游得欢,像是隔着玻璃在跟食客打招呼。经了解,脆肉鲩多生长在南方的江河湖泊里,两广、福建、湖南的水域,都是它们的“栖息地”。养这种鱼还有个“独家秘诀”,养殖户会特意挑东北产的新鲜蚕豆当饲料。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的蚕豆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为脆肉鲩的成长提供了优质“口粮”。
长期食用蚕豆的脆肉鲩,肉质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它所含的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质质量上乘,营养价值远超普通鱼类,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再看它的模样:个头不小,体长大多超过30厘米,椭圆形的身子,背部是深绿色,像藏着微光的幽潭;腹部雪白雪白的,透着股干净劲儿。最特别的是肉质,紧实得能弹手,切成薄片也不容易散。这股子韧劲,光看着就觉得新奇。
宁波人喜欢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对于鱼类的烹调,以清蒸、红烧为主。脆肉鲩是如何食用的呢?我们点了一份两人火锅套餐。五指毛桃清补锅一上桌,我先被锅底勾住了,汤色澄亮得像熬透的人参汤,飘着淡淡的药香,透着股养生的暖意,让人想赶紧尝一口。
紧接着,中山脆肉鲩鱼腩、脆肉鲩鱼片、脆肉鲩鱼丸,还有椒盐鱼骨、吊龙牛肉、时蔬拼盘、公仔面以及红糖发糕,满满当当摆了一桌。
火锅烧开,热气裹着香味往上冒,我夹起一片纹理透亮得像薄玉的鱼片,放进锅里涮。店员说要等13秒,这十几秒的等待,充满了期待。
13秒后,将鱼片捞起,放入口中轻轻一咬,“咯吱”一声,那爽脆的口感瞬间在齿间绽放,仿佛一场舌尖上的奇妙派对。再蘸上酸甜酱,丰富的味道层次在味蕾上散开,鲜美无比,让人回味无穷。除了鱼片,鱼腩的肥美、鱼丸的Q弹、椒盐鱼骨的香脆,每一种吃法都展现了脆肉鲩独特的魅力。
吃惯了东海那些肉质细嫩、口感软糯的鱼,品尝脆肉鲩,还真有一种别样的新奇感。先生在一旁忍不住感叹,这脆口的口感,感觉都不像是在吃鱼了。其实,这种差异带来的新鲜感,正是美食的魅力所在。
后来才知道,脆肉鲩原产于广东中山的长江水库,在深圳吃这种鱼的馆子不少。儿子之前外派到深圳时尝过,当时配的是米粥锅底,他说有一次连喝三碗粥,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其实人生也像寻味,一路走,一路遇见未知的惊喜。每一种没尝过的食材,每一种不一样的做法,都是路上的风景。就像这脆肉鲩,它打破了我们对鱼肉“只是嫩”的固有认知,帮我们推开了一扇新的美味大门。多试试不一样的吃食,让味蕾多沾点不同的味道,也多懂点各地的饮食讲究,这些舌尖上的小冒险,把平常的日子衬得亮堂了起来,生活也跟着有了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