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随着《幕起三江·艺起逐梦》闭幕展演的上演,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在宁波大剧院落下帷幕。
作为省内舞台艺术最高水准的专业赛事,本届大赛自8月16日启幕,历时一个多月,集结了全省近十年来优秀剧目,共有48家院团、3所院校、4家文化馆站参赛,其中,25部大戏和7个小戏参评剧目进入终评,并在宁波的各个剧院进行集中展演。
经评审委员会评选,大赛最终评出精品剧目5个,优秀剧目10个,优秀小戏6个,创作、表演等单项荣誉20个。这些作品题材广泛、主题突出、风格多元、手法创新,既有对传统经典的当代重构,也有对现实题材的深度开掘,充分体现了浙江戏剧创作的整体实力,展现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强劲势头。
1
见证“青春戏曲”崛起
本次大赛参赛剧目涵盖越剧、婺剧、绍剧、甬剧、台州乱弹等13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等5个戏剧门类,是近年来浙江舞台艺术创作丰硕成果的集中展现。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青年力量”在本届大赛中迅速崛起。其中80%大戏主演为35岁以下,陈丽君、王炜佳、王恒涛、苏醒等优秀青年戏曲人才,在舞台上挑大梁、担重任,使“青春戏曲”成为浙江戏剧的鲜明标识。
在舞台呈现上,“青春语汇”表现为大胆的跨界融合与科技赋能,多媒体影像、沉浸式舞美等技术的普遍运用,构建了崭新的剧场体验。这些创新通过“线下观演+线上传播”的模式触达更广泛的年轻群体,生动证明了奔涌的“后浪”正以其独特的语汇,激活戏剧艺术的内在生命力。
终评期间,大赛联合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创新开展了“一剧一评”活动,通过与剧目主创团队开展“观后谈、青年谈、研讨谈”并举办“文化强省建设与浙江戏剧发展”研讨会,汇聚全国戏剧专家智慧为我省舞台艺术把脉。
宁波在此次大赛中收获颇丰,多个剧目和演员获奖。原创舞剧《东方大港》获评精品剧目,甬剧《宝顺轮》、姚剧《鹦歌姚》获评优秀剧目,越剧《常平仓谷事》获评优秀小戏,宁波市演艺集团编剧马凌姗获评优秀编剧,青年演员夏天、苏醒、徐秋英获评优秀演员。
2
观众捧场助力全民有戏
昨晚的闭幕展演,分“星河初绽”“星光璀璨”“星辰大海”三个篇章,对本届戏剧大赛的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2025新松人才以及戏剧大赛中优秀作品选段,在舞台上绘就一幅“百花齐放”的画卷。
青年戏曲演员李云霄在闭幕式上压轴,与演员张亚洲共同带来经典越剧《孔雀东南飞》选段,靓丽的形象、细腻的表演功底和悠扬婉转的唱腔,为闭幕展演“点睛”。
两日前,大赛组委会推出了闭幕展演的100张公益票,开票一分钟内即被抢购一空,正式售票也在五分钟内迅速告罄。
回顾大赛开幕以来,半月有余的密集演出几乎场场座无虚席。越剧《我的大观园》等剧目提早售罄,场均上座率达90.79%。从白发老者到青春少年,从本地戏迷到跨省追戏的爱好者,不同群体在社交平台给出真实反馈与评价,勾勒出浙派戏剧“既有传统根脉,又具当代活力”的繁荣图景。
作为东道主,宁波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惠及大众”为目标,推出惠民低票价、公益专场、基层巡演等举措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剧场。同时,“2025周信芳戏剧季”助阵全民有戏,10场宁波民营剧团展演、50场全国精品剧目、100场“文艺赋美·戏剧角”、1000场“天然舞台”惠民演出,让戏剧走到百姓身边。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大赛线下惠及观众超10万人次,覆盖群体广泛,线上总曝光超2300万次,形成亮眼的文化景观。
3
戏剧精品走向全国舞台
一场戏剧盛会,也是文旅盛会。
据了解,此次赛事活动还创新推出“票根+”促消费行动,设计推出“跟着戏剧游宁波”路线,票根优惠政策覆盖百家景区、民宿、酒店,并联动商圈推出“观剧套餐”,有效带动文化消费增长。
“一场戏剧大赛,让我们看见‘宁波有戏’不仅有经典的厚度、青春的热度,更有民生的温度,也让一个文化符号走向更多生活实践。”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宁波将不断挖掘周信芳戏剧文化等本土基因,推动民营剧团培育、青年人才孵化等,持续深化“宁波有戏”的文化品牌。
大赛虽已落幕,但浙江戏剧的前行之路澎湃不息。
据了解,本届大赛中涌现的多部优秀作品将走向全国舞台。获评精品剧目的越剧《我的大观园》、婺剧《三打白骨精》、话剧《北上》于近日亮相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10月,这三部作品将参演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八届文华奖。
记者 顾嘉懿 张芯蕊
通讯员 吕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