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整个人都轻松了,谢谢尹医生帮我‘拆弹’!” 近日,在宁波市中医院妇二科病房,即将出院的李女士(化名)反复向尹立军副主任医师表示感谢。此前,李女士因多年未做妇科体检,将“足月孕肚”般的腹部隆起当成普通发胖,直到腹痛就医,才发现盆腹腔已被巨大肿瘤“塞满”。最终,尹立军团队历时3小时,成功为她切除肿瘤,帮她重获健康。
1
直到频繁腹痛才查出巨大肿物
“她第一次来会诊时,肚子圆滚滚的,一眼看过去就像怀了足月宝宝。”尹立军回忆起初见李女士的场景仍印象深刻。今年37岁的李女士,几年前在老家做过剖腹产手术,后来随丈夫来宁波打工,因“觉得自己身体好”,产后从未做过一次妇科专项检查。这半年来,她的肚子像吹了气的皮球一样鼓了起来,但她总当自己是中年发福,根本没往心里去。直到上个月开始频繁腹痛,才想着去医院看看。
起初,李女士去了其他医院,检查后被建议转诊至宁波市中医院外科。外科医生通过超声发现,她的盆腔里藏着一个“看不清边界”的巨大肿物,因无法判断来源,立刻邀请妇科会诊。“当时CT显示,整个盆腹腔的缝隙都被肿瘤占满了,肠道和膀胱被压得明显移位,但她的月经一直规律,这也是她没往妇科问题上想的关键原因。”尹立军解释,肿瘤恰好长在子宫后壁,没有压迫到子宫内膜,所以月经没受影响,“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月经正常,不代表妇科一定没问题。”
2
3个多小时开腹“剥洋葱”
考虑到李女士体型偏胖、肿瘤体积巨大且与周围器官粘连紧密,尹立军团队放弃了腹腔镜手术,选择开腹探查,“腹腔镜的操作空间不够,万一碰破肿瘤表面的血管,很可能引发大出血。”
手术开始后,团队还是遇到了难题:肿瘤表面的血管密密麻麻,像“吸饱了水” 的海绵,且与肠道、膀胱、子宫几乎“长”在了一起,盆腔里连下钳子的空间都没有。“我们只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分离粘连,边分离边止血,每一步都得特别小心。” 尹立军说,团队花了近1小时才摸清肿瘤的“底细”——它的“根”在子宫后壁,与子宫相连的蒂部宽约3厘米,里面藏着好几支像“树根”一样粗的血管。
最终,团队通过缝扎血管、切断蒂部,完整切除了肿瘤,整个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出血量仅约300毫升,远低于同类手术的平均出血量。当肿瘤被取出时,李女士盆腔里腾出的空间,“就像在子宫和直肠之间挖了个小深井”。
3
良性肿瘤也有恶变风险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该肿瘤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虽属良性,但细胞增生活跃,生长速度远快于普通子宫肌瘤,且存在恶变风险,需长期密切随访。“这种肿瘤比较特殊,虽然这次切除了,但复发可能性较高,患者后续每3个月-6个月就要复查一次,监测盆腔情况。”尹立军强调。
从医近20年,尹立军见过不少妇科肿瘤,但如此巨大、填满整个盆腹腔的情况仍较为少见。“这个病例最大的警示意义,就是提醒女性重视定期体检。”他表示,尤其是有剖腹产史、肥胖、家族肿瘤史等情况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包括超声、妇科内诊等项目,“很多妇科肿瘤早期无症状,等到出现腹痛、出血等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和风险都会大幅增加。”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陈君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