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本地民间故事 表演难度极大

甬剧《三篙恨》复排演出

演出现场。 通讯员 王强 摄

昨晚,2025周信芳戏剧季·宁波市优秀民营剧团展演剧目之一、由鄞州下应众兴甬剧团整理复排的甬剧古装大戏《三篙恨》在宁波逸夫剧院上演。

《三篙恨》1979年由宁波市甬剧团首演,讲的是一个流传在余慈一带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民间故事,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后被浙江越剧团等移植改编(更名《龙凤怨》《花烛泪》《花烛恨》等)。

当晚的演出全场满座,还来了一位特殊的观众——1979年《三篙恨》首演时白玉凤的扮演者、宁波人熟悉的“王阿姨”王坚。

1

本土故事改编而来的甬剧经典

《三篙恨》取材于清雍正年间慈溪、余姚一带发生的民间故事。讲述纨绔子弟黄金龙趁洪水暴发,驾舟打捞浮财,遇落水呼救女子白玉凤,一连三篙将其打入水下,夺其财物。玉凤被渔夫江郎救出,两人义结兄妹,江郎将玉凤送至婆家完婚。洞房中,玉凤才发现,新郎就是打她三篙的江上贼黄金龙,恨不欲生。江郎和玉凤的丫鬟茴香为救玉凤,惨遭迫害,几经曲折,在黄母寿宴上,揭露了“黄善婆”的真面目,黄氏母子被法办。

1979年,该剧作为向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的力作,由宁波市甬剧团创排首演,大获成功,并被越剧、昆剧、婺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移植。2019年,宁波市甬剧团曾复排此剧,让这部承载着历史记忆与艺术价值的作品重焕新生。

鄞州下应众兴甬剧团也选中了这个剧本,剧团副团长郑诗芬认为《三篙恨》剧本之精妙、情节之跌宕、人物之鲜明,令人拍案叫绝。“这部戏取材自宁波本地的故事,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每个人物都很有表现力,有‘戏’可演,感人至深。而且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惩恶扬善,结尾大快人心,也符合大众的欣赏习惯,比较有市场。”

演出现场,高门大户内的黄善婆内心残忍,身处底层的江郎和茴香却行侠仗义,玉凤与黄金龙夫妻成冤孽,玉凤与江郎素昧平生却能情深似海,每一幕都是善恶两念的针锋相对,让现场观众唏嘘不已。

2

业余演员的专业表现令前辈点赞

此次复排,下应众兴甬剧团集结了最强阵容,特邀宁波市甬剧团资深演员陈珺担任导演,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舒一平饰演白玉凤,宁波甬剧名票李勇饰演黄金龙,团长史美福亲自上阵饰演江郎,共同演绎这场爱恨交织的传奇故事。

“不同于常见的甬剧清装戏与时装戏,《三篙恨》作为古装戏,对演员的表演技艺提出了更高要求。”郑诗芬表示,“水袖高靴,还有很多的武打动作,演员一招一式都需要重新学习,每个一动作都要精准到位,对演员的体能与技巧都是挑战,好几位演员脚上、腿上都受了伤。”

为了尽可能完美地呈现这场演出,演员们不畏艰难,加班加点练习。舞台上,旋子、飞脚,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演出当天,1979年《三篙恨》首演时白玉凤的扮演者——“王阿姨”王坚下午就来到了排练现场。“听说下应众兴甬剧团要排演《三篙恨》,这部戏非常难演,我一定要来看看。”王坚表示,“我们当时有学习京剧的功底,后来用到了这部戏里,民营剧团能够接受挑战,并且如此出色地完成这部作品,实在难能可贵,我非常惊喜,要为他们点赞!”

“如果说宁波市甬剧团是‘天下第一团’,是一朵花,那么民营剧团就是那片肥沃的土壤,在专业剧团走不到的地方培养了大量的观众。”甬剧专业出身的“王阿姨”,对剧团的生存状况深有感触,她表示,《三篙恨》的复排演出,不仅是对经典的一次致敬,更是民间艺术力量对甬剧传承与发展的坚定承诺,再次证明了甬剧这一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王强

2025-09-23 改编自本地民间故事 表演难度极大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7217.html 1 3 甬剧《三篙恨》复排演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