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20年“呼吸之痛”

医生“缝细线” 让他睡上安稳觉

徐明为患者做检查。

“鼻子通了,我也睡上了安稳觉!谢谢徐医生,让我摆脱了二十年的老毛病!”近日,39岁的王先生(化姓)来到宁波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徐明主任医师门诊复查,并送上一封感谢信。一个月前,徐明用专用细线精准缝合王先生鼻腔内的切口和矫正好的鼻中隔,让他的鼻塞难题迎刃而解。

两种疾病,让他常年忍受睡眠不足

王先生20年前就被查出患有鼻中隔偏曲和过敏性鼻炎。这两种疾病如同“难兄难弟”,相互影响,加重症状。偏曲的鼻中隔影响正常的鼻腔空间,使其通气功能受到损害;而过敏性鼻炎又频繁引发鼻腔黏膜水肿,双重作用下,“鼻塞”成了他生活的常态。“白天鼻子不通气,只能张着嘴呼吸,说话瓮声瓮气;晚上更难受,一躺下就像被人捂住了鼻子,翻来覆去根本睡不着。”

为了缓解症状,他跑遍了宁波多家医院,药也换了一轮又一轮——鼻用激素、口服抗过敏药从未断过,每天坚持冲洗鼻腔,可效果始终不理想。鼻塞、流鼻涕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让他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疲惫状态,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曾有医院建议王先生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但他了解一番后瞬间打起退堂鼓。“我问过做过手术的人,说塞海绵的时候比重感冒还难受,不仅鼻子一点都不能通气,甚至还可能会出现鼻腔胀痛、眼眶疼、头疼等问题,两三天根本没法睡觉。”出于对术后填塞的恐惧,他迟迟不敢迈出手术这一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篇关于“鼻中隔缝合术”的推文,了解到这是一种术后不用鼻腔填塞就能保持鼻腔通畅的手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王先生找到宁波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徐明。徐明详细询问了病史,结合鼻腔CT和鼻内镜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后建议王先生行“鼻中隔缝合术”,既能达到矫正效果,又能避免术后填塞的痛苦。

“缝细线”后,刚出手术室鼻腔就通畅了

“做这个手术不用填塞?那太好了!”王先生听说后喜出望外。他并不知道,“免填塞”不是“不塞东西”那么简单,这背后隐藏着极高的技术门槛,每一步都考验医生的缝合水平和手术技巧。

徐明解释,鼻中隔矫正手术是一种鼻黏膜下的切除术,即切掉部分偏曲的骨头,达到一个减轻张力的目的。“必须将力度拿捏得刚刚好,如果术中出血较多导致视野不佳,或者力度太大,损伤了鼻中隔黏膜,则无法进行缝合。这得靠经验。”缝合是“免填塞”的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最考验技术。“就像精细的刺绣,每一针的位置、角度、松紧度都要精准,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甚至需要二次处理。”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他说,医生用专用细线,在4k超清内镜的引导下,将狭窄鼻腔内的切口和矫正好的鼻中隔“缝稳、缝对”。既要缝得足够牢固,防止鼻中隔移位、术后出血;又不能缝得太紧,避免撕裂鼻腔黏膜;还得避开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不适。

听完徐明细致的科普,王先生当场决定接受手术。手术如期举行。从推进手术室,到手术完成,持续了40分钟,术中缝合基本没有出血。刚出手术间不久,王先生就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鼻腔通畅了。术后第二天,王先生出院回家静养。术后一周门诊复查拆线,王先生的鼻腔内的切口生长良好,可以自由地呼吸。术后一个月,王先生再次来到徐明的门诊复查,复查结果一切良好。

“鼻中隔缝合术的核心优势,就是把传统手术‘塞海绵’的步骤,换成了‘缝细线’。这样既能牢牢固定调整好鼻中隔,又能止血,还不会堵住鼻腔,从根源上避免了术后胀痛、没法呼吸的痛苦。”据徐明介绍,该院耳鼻喉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这项手术,近十年来累计帮500多位患者避免了术后填塞的不适,术后患者恢复快、痛苦少。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戴祎宁 文/摄

2025-09-17 经历20年“呼吸之痛”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6240.html 1 3 医生“缝细线” 让他睡上安稳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