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1岁的王老太(化姓)因一个危险举动追悔莫及。她误用筋膜枪按摩眼部,三小时后便出现剧烈眼痛、呕吐症状,左眼视力急剧下降。然而,因误判病情且抗拒就医,她强忍不适延误12天,直至左眼将近失明才被儿子紧急送往奉化区中医医院眼科,最终虽经手术保住眼球,视力却已难以挽回。
以为是肠胃问题硬扛12天
一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无法进食的症状时,王老太并没有当回事。她以为只是普通肠胃问题,选择在家静养,并没有及时就医。可第二天,左眼突然开始剧痛、不停流泪,视力更是急剧下降,最终完全看不见。即便如此,出于对医院的抗拒,王老太依旧不愿前往就诊。直到第十二天,儿子发现母亲状态异常,再三劝说下,才将她送到奉化区中医医院眼科就诊。
“当时我正在诊室外查看患者,看到这位阿姨左手捂着左眼,表情痛苦不堪,初步检查后判断可能是眼压升高导致的眼部疼痛和视力下降,情况十分危急。”该院眼科医生毛丹娜回忆,为争取救治时间,她立即为王老太开启紧急救治通道,快速安排检查并将其送至蒋瑛主任诊室。经裂隙灯详细检查,蒋瑛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王老太左眼晶体已完全脱位,紧贴角膜内皮,前房几乎消失,眼压更是高到仪器无法测出,用手触摸时眼球坚硬如石。
在医生的耐心引导下,王老太终于回忆起关键细节。12天前,她因左眼酸胀不适,看到儿子家有一台筋膜枪,便顺手拿来对着眼睛周围振动按摩,“当时觉得挺舒服,眼睛不那么胀了”。可她万万没料到,三小时后,剧痛、呕吐、失明等症状便接踵而至,而这台她随手使用的筋膜枪,正是导致这场意外的“元凶”。
“患者就诊时,左眼视力仅存眼前指数,且眼痛症状已持续12天,视力挽救的概率微乎其微。但如果不及时救治,眼痛会持续存在,最终可能导致眼球萎缩。”蒋瑛表示,医疗团队当即决定为老人安排住院,并实施晶体切除手术。尽管手术未能挽回视力,但成功保住了王老太的眼球,也解除了她持续了十多天的剧痛。
医生给出眼外伤防护建议
蒋瑛指出,近年来,因误用家用高科技产品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并不少见。“筋膜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频振动放松肌肉,这类仪器绝对不能用于眼睛、颈部、关节等脆弱部位,很多老年人因不了解产品特性,容易误用引发危险。”
她指出,在居家生活中,使用喷雾剂时需将喷嘴朝外,接触强腐蚀性液体要戴防护眼镜;家具尖角应安装防撞角,尤其有儿童的家庭;避免购买弹射类、有尖锐边角的玩具;同时要严格按照按摩仪使用说明操作,不可盲目扩大按摩范围,严禁按摩眼部等头面部区域。
职业防护方面,从事机械加工、焊接、化工、实验室等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护眼镜、面罩或护目镜;使用电钻、角磨机等电动工具时,要确保防护罩安装完好。
在户外运动与娱乐场景中,进行篮球、羽毛球、滑雪、骑行等运动时,需佩戴专业运动护目镜;应远离烟花爆竹,成人燃放时需保持安全距离并戴护目镜;采摘杨梅、栗子等果实坚果时,避免站在正下方,防止果实掉落砸伤眼睛;此外,严禁将激光笔当作玩具,尤其要告诫儿童勿用激光笔照射眼睛。
“一旦发生眼外伤,切勿揉眼,因为揉眼可能加重损伤,随后要立即前往最近医院的眼科急诊就诊,切勿自行判断伤势轻重。” 蒋瑛还强调了不同类型眼外伤的急救要点:化学伤需立即用清洁且流动的水冲洗眼睛15分钟-30分钟,边冲洗边送医;异物入眼可尝试流水冲洗,无效时需闭眼就医,勿自行挑取;锐器刺伤、眼球破裂时,禁止自行拔异物或按压眼睛,可用清洁杯状物轻轻罩住伤眼后立即送医;钝器挫伤则需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勿压眼球),并尽快就医。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陈怡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