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0多岁的王姓阿姨因多次在睡梦中发生意外,前往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就诊。经诊断,她患上了一种较少被关注的睡眠疾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该院物理诊疗中心主治医师邱正法提醒,这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男性,女性因症状相对轻微易被忽略,家人应高度警惕。
王阿姨回忆,近几年自己夜里常常突然坐起、手脚乱动,甚至下床走动,却浑然不知。“都是家人告诉我,晚上会扑腾、乱抓,上周跑下床后还撞到桌角,胸骨都骨折了。这两年时间,先后6次在睡梦中摔下床。”
接诊的邱正法解释,正常人在做梦时身体是“动不了”的,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但RBD患者会因肌肉麻痹机制受损,出现与梦境相关的肢体动作,比如拳打脚踢、坐起、下床奔跑、坠床等行为,极易造成自己或他人受伤,这是神经系统在发出“警报”。
邱正法指出,RBD不仅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没精神、记性变差,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类患者将来患上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常人,因此尽早识别、干预,对控制病情发展非常重要。
据介绍,确诊RBD需依靠多导睡眠监测(PSG),这也是诊断RBD的金标准,通过整夜记录脑电波、眼动图、肌肉活动、心率、血氧等指标,再结合视频监控,才能精准判断睡眠阶段及异常行为的发生时期。
邱医生建议,如果家里老人出现以下症状,应尽快就医——夜间大声喊叫、拳打脚踢,甚至跌下床;伴侣反映其在梦里“打架”、跑下床“躲闪”;白天经常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家里有这样的患者,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防护——睡低床或地铺,加装床栏,移除床边尖锐物品;家人陪护或考虑使用监控设备;保持作息规律,睡前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食。
他还特别提醒,很多人误以为老人睡不安是正常现象,从而延误就医。RBD虽男性多见,但女性患者也可能表现更隐蔽,同样需要高度警惕。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张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