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破局之路:在碰撞中寻找平衡的支点
尽管挑战重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的持续提升,社区企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若能跨越当下的困境,探索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强社公司”必将成为推动社区进步的重要力量。
“社区企业和普通商业公司不一样,它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益,盈利还要反哺社区,不能偏离解决社区难题、满足居民需求的创办初衷。”郑璐的话点出了关键,“社区企业做的是民生,是社区本身应该努力去回应居民的一些服务,不是单纯的生意,也不能理解为是社工打了两份工。必须把握好分寸——既要撑得起运营,又不能跟老百姓争利。这种特殊定位,注定要在‘利’与‘义’中找到精准的平衡点。”
为此,“友社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出了自己的“药方”:低价暑托班、兴趣课程、便民体验等公益低偿服务,既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更让社区参与感与满意度节节攀升。
“姚享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在运营中,也在平衡的难题里摸索前行。韩静安坦言,要拿到辖区内的国有闲置资源,得闯过不少“关卡”——需与街道、财政、国资、机关事务局等多部门反复沟通,才能将运营权先“划拨”给乡镇街道,再由其委托给“强社公司”;而经营收益的使用同样棘手,为规避风险,他们实行“收支两条线”:国资经营性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强社公司”的运营及办公开支则单独向财政申请立项;为激发社工的参与热情,新城市社区将负责相关工作的专职社工从委员提拔为社区副书记,只是这样的激励,显然还远远不够。
如今,政策的春风正不断吹拂。去年8月,鄞州区率先印发《鄞州区社区社会企业培育扶持办法(试行)》,对总体要求、培育发展、扶持激励、监督管理、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同年11月,宁波市又召开社会企业发展研讨交流会,为探索路径凝聚共识,目前正在鄞州探索社区运营的试点……
宁波“强社公司”在社区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唯有在需求、人才、资金、盈利模式及政策衔接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冲破困境,才能走出一条带着宁波印记的“强社公司”发展之路,为居民带来更多福祉,让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专家观点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吕方
当前,宁波积极探索社区社会企业,这一举措极具意义。但要让社区社会企业真正发挥效能,急需构建更完备的政策体制:一方面要为其注入活力,推动公益经济高效运转;另一方面需有效规避各类政策风险与社会风险。
事实上,任何社会创新在起步阶段都难免遭遇各类难题。只要某项创新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对创造美好生活具有积极意义,就值得深入探索。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困难,深化改革是“金钥匙”。具体而言,改革应涵盖以下几方面:明确社区社会企业的性质与认定标准;厘清各类要素的投入机制和收益机制;加强社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公益生态等。
与此同时,还需进一步走深走实群众路线,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实践模式预留充足空间,并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政策回应。
记者 马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