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是宁波银行的老客户,日常通过银行办理存款和理财业务。近日,她在同学群里看到昔日同窗分享的“生态农业投资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由“某生态科技公司”运作,号称是“乡村振兴扶持项目”,承诺年化收益率达10%,每月返还收益且本金可随时赎回。
该同学还透露:“投资满10万元可成为中级会员,拉3个新客户加入还能获得额外3%的奖励。”
王女士起初有些犹豫,但看到群里多位同学晒出“收益到账截图”,且该同学多次保证“公司有政府背书,绝对靠谱”,便动了心。随后,王女士联系该公司“客服”,按照要求将12万元转入对方提供的“对公账户”,并收到了一份盖有“某生态科技公司”公章的《投资协议》。
投资后的前两个月,王女士确实每月收到1000元的“收益”。但从第三个月起,收益却迟迟未到账。她联系“客服”时,对方称“系统升级,稍等几日”,之后便彻底失联。焦急之下,王女士找到宁波银行理财经理咨询,银行工作人员经过分析判断,该“生态科技公司”的运作模式符合非法集资特征。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协助王女士整理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并指导她向公安机关报案。
宁波银行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
1.警惕“高额固定回报”陷阱。非法集资常以远超市场合理水平的收益为诱饵,宣称“保本保息”“稳赚不赔”,实则靠后入资金支付前入者“收益”,最终必然崩盘。
2.拒绝“拉人头返利”模式。此类模式以发展下线获奖励为噱头,本质是通过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旧投资者的“收益”,属于典型的非法集资手段。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温馨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如遇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要求发展他人加入的投资活动,应拒绝投入资金,不参与其宣传推广,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史俊杰 郑波 宁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