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师生情

本文作者和金老师(左)合影。

金老师你在哪儿?我们在你房门口。一同学拿手机与老师通话时,我悄悄问身边的女同学:你们来看老师没跟她约过?是呀,如果提早告诉她,她晚上会睡不好。那女生又补充:反正她不会走太远,顶多在附近散散步。贴心的学生为让老师睡安稳觉,不提前去打扰她,宁愿遇到她不在的情况,在门外等候。

这是我跟着老公和他的几位同学去看望金老师时发生的一幕。

金老师是我老公初中时班主任,教语文的,现住颐乐园。如今连她教的那届(71届)学生也退休了,一晃已半个世纪,但这几位同学一直与老师保持着联系,经常相约去看她。数年前老公从颐乐园回来,聊起金老师,他说:金老师很孤单,三个儿子都没在身边,两个在国外,当地的二儿子因意外已离开人世,所以我们常去看她。她先生呢?我问。也过世了,哦对了,她先生原来在宁波一中教英语的,你认识吗?老公找照片让我看。那不是教我们高中英语兼班主任的陈老师吗?我说,1998年我们同学聚会,曾请陈老师夫妻来参加,原来他夫人就是金老师呀!

我想起陈老师用心血浇灌我们成长的一幕幕,心中充满感恩。去看望金老师,不就等于去看望了陈老师吗?于是2018年11月,我跟着老公去了颐乐园。

金老师,你记得我这个学生吗?我笑问。老师拉着我的手细细端详,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旁边的同学不忍心:老师别想了,她不是你学生,她是舒同学的老婆。我接着说:金老师,20年前我见过您,我是陈老师的学生。她恍然大悟,随即开心地拉我到床边,挨着她坐,摸着我手说:很高兴你来看我,你们都没忘记我这个老太婆。几位同学七嘴八舌:怎么会呢?老师当年的赞扬、批评、一颦一笑至今仍历历在目。他们又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是你的学生,也是你的孩子,你需要时随时打电话,我们会迅速赶来的。

几年后一个教师节前夕,我再次跟老公去看金老师,见其中一位男生拿出票据说:老师,我把你出租房的有些事都处理好了,水电煤气费都付了,现在租客已搬走,我把房间打扫干净了。这神态和语气简直就是母子间的对话。

老师笑指着高个子男生对我说:他最调皮。又将手指向我老公:他最聪明。老公得意地朝我眨了一下眼。

说话间,我看了看老师这个独居的单间。床头柜上有她年轻时的照片,我被照片里老师文静有亲和力的气质吸引了,难怪调皮捣蛋的大男孩都这么喜欢她,原来老师授学生知识亦教他们做人,她的言行影响着还没成形的孩子们。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同学们带了水果、糕点,还有女生还烧了老师爱吃的盐水虾和红烧鲳鱼等。金老师则一直在摆手:你们来看我已经很开心了,千万不要买东西,你们陪老师说说话,共度片刻美好时光我知足了。

是呀,最好的礼物是陪伴。我打心眼里为这些同学点赞:不忘恩师,几十年如一日,从忙碌的工作、家务中抽出时间来看望老师、陪伴老师,共忆往日师生情谊。

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愿普天下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2025-09-07 □孙建华  文/图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4402.html 1 3 半世师生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