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小草志愿服务队第二次踏上雪域高原,为宁波对口援藏城市比如县安装400盏光伏路灯,为山区困境儿童送去爱心企业捐赠的智能书桌、护眼台灯和图书。35年公益路上,这群“小草”从最初5人学雷锋小组,成长为整合23家志愿服务组织、63家文明单位的“青青草原”,用一盏灯、一张桌,将温暖与希望播撒在山海之间。雪域亮灯,改变在细微处发生“以前走夜路,全靠月亮和手电筒,摔跟头是常事。”比如县羊秀乡副乡长扎西加才站在新安装的光伏路灯下,看着脚下的沥青路回忆。早年,羊秀乡只有一个自备发电机和一座小水电站,发电量只够供乡政府及其周边村庄,一到寒冬还“罢工”,牧民赶牛、孩子晚自习回家都要摸黑前行。随着国家电网覆盖以及小草志愿服务队等援藏队伍的帮扶,2019年开始,羊秀乡家家户户通电,一盏盏光伏路灯照亮了乡村主干道。“以前去萨普神山景区,开车要6个小时,现在走新铺的沥青路1个多小时就到,晚上还有路灯亮着,大家心里都踏实多了。”扎西加才说。一盏灯带来的改变,在23岁藏族大学生益西曲吉的人生里留下印记。“2019年我读高一,学习只能靠蜡烛或简易太阳能灯,光线忽明忽暗,家里人多嘈杂,根本没法静心。”益西曲吉是比如县羊秀乡耐达村村民,也是她家族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在西藏民族大学就读广播电视专业。她记得,小草志愿服务队曾来村里立竿子、架电线,通了稳定电,她才能在房间角落摆上书桌,借着暖光备战高考,“如果不是那束光,我可能考不上大学,更别说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了。”明年毕业的她,计划考取比如县融媒体的岗位,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去看更广阔的世界。“现在大山里的藏民,越来越重视教育了。”比如县羊秀乡奇达村乡村振兴专职干部次崩道出了更深层的改变。她回忆10年前,村里的家长更愿意让孩子放牦牛、挖虫草,而非上学。如今,普惠的12年义务教育“三包”政策,通电后电视里的世界,志愿者带来的外界故事,让家长观念彻底转变。“我们村里考出了28个大学生,家长送孩子上学时,都会叮嘱‘好好学,才能有出息’。”次崩说,教育的种子,正借着灯光在高原发芽。爱心集结,一座城托举公益远行此次奔赴西藏,小草志愿服务队队员的行囊里装满了温暖。宁波奉化的爱心学校、企业共同募集了智能书桌、台灯、图书文具等,捐赠给当地困境家庭的儿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小草’能走这么远,靠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靠整座城市的力量。”浙江好人、小草志愿服务队理事长周国军翻着捐赠清单,上面记着63家宁波爱心企业的名字。这份温暖,早已刻进城市基因。小草志愿服务队从1990年成立以来,从最初几人义务维修电路,到2016年成立“小草志愿联盟”,如今每月第三个周的周六,奉化古树广场的便民服务从不缺席,现场有电力检修、家电维修、法律援助等20余项服务。每次都有数十家单位参与,这成了“爱心之城”的固定风景。“企业得知我们要去藏区,主动提出捐赠物资。”周国军说,在宁波,公益从不是“一个人的奉献”,小草志愿服务队身后是一群人推着公益往前走。从结对助学到救灾募捐,从本地服务到跨省帮扶,爱心企业、热心市民总在“小草”身后,有人捐赠物资,有人提供技术支持,还有市民自发报名成为志愿者。这份爱心还在向外辐射——此次赴藏前,奉化区实验小学“小石榴”志愿服务队开展“书香传爱・情系高原”图书捐赠,学生一天内就捐出120册涵盖多领域的读物,还在扉页写下美好祝福;宁波长荣制衣有限公司得知藏区特殊家庭御寒物资紧缺,安排西藏分公司定制捐赠保暖的虫草服;智能书桌、护眼台灯等爱心物资运输困难,常规邮寄费用高且容易损坏,比如县商户们了解捐赠情况后,主动帮忙,自发接力中转,最终让物资完整送达困境儿童家中。“‘小草’的根在奉化,但枝叶可以伸向任何需要的地方,因为背后有一座城的托举。”周国军说。“现在发现,‘一棵草’能变成‘一片草原’”1990年,奉化供电局5名团员青年成立“小草学雷锋小组”,周末拎着工具包上门为敬老院修电路。谁也没想到,这棵“小草”会长成“草原”。35年间,小草志愿服务队吸纳300余名志愿者,服务人次超4.5万,修理各类电器42万余件,从奉化走向四川甘洛、西藏那曲等地,“小草”延伸出来的“平安亮万家”“情暖老兵”等项目拿下全国荣誉。小草志愿服务队队长杜亮亮着眼于“长久的暖”。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次赴藏,他带队员为孩子做心理疏导,组织志愿者开展陪读活动,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未来我们要从‘输血’变‘造血’。”杜亮亮说,下一步计划培训当地村民维护光伏设备,还会联合内地学校开展“云课堂”,让藏区孩子能定期与内地学生交流,“我们想让‘小草’的光,不仅亮在当下,更能照亮未来。”“小草”精神的传承从未间断。00后青年志愿者祝思成,是“小草”的新鲜血液。2023年从东北电力大学毕业后入职奉化供电公司,她加入了小草志愿服务队。第一次赴藏,14小时山路、高原反应让她头晕胸痛,但听到孩子的愿望是“考上大学,去外面看看”,她忽然懂了公益的意义。“以前我们常说‘做公益要像小草一样默默奉献’,现在发现,‘一棵草’能变成‘一片草原’。”周国军回顾30余年的公益之路感慨。暮色再次笼罩那曲草原,光伏路灯的光亮连成一片。藏族孩子在智能书桌前朗诵、读书,牧民牵着牦牛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草志愿者对着藏族同胞挥挥手说“下次再来”。35年,“小草”用微光点亮“最需要的地方”,而这份跨越民族、连接山海的温暖,将在传承中,长成更辽阔的“草原”。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王柳“小草志愿联盟”提供便民服务。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