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曾学到:一进入七月,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音画同源,言简意赅,犹如配乐诗,这几句对蝉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
从小到大,蝉鸣都是暑期印象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烈日当空,树梢叶片纹丝不动,蝉趴在枝干上声嘶力竭地高歌;皓月皎洁,凉风徐徐穿透窗纱,蝉依然在夜的暗影中不眠不休地吟唱。不同于纺织娘的委婉缠绵,不似蛐蛐骄矜示威,更非金蛉子清脆嘹亮,蝉的叫声直白简洁,很多时候单一音节演奏到底。初起如背景音似有若无,在夏的热烈氛围中隐隐渗透,一旦形成声势,直能如魔音穿耳,让人欲罢不能。若附近的树上有蝉们聚集,那宏大的立体交响乐声排山倒海而来,避无可避,除非出门认真把它们赶走了事。
近距离观察的话,这个小小的昆虫还蛮有看头。《诗经·卫风·硕人》美庄姜曰:齐侯之子,螓首蛾眉。《埤雅》释曰:螓者,蝉之一种,其额广而方,故以之比美人。大概彼时美女的品评标准走宽额头国字脸路线,视作参照物的蝉自然也跟着曼妙动人起来,更何况还有蝉翼、蝉鬓之精美。声、形俱佳,还隐隐有士大夫高洁不理凡尘之意,可见蝉也颇能博得人好感。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加上合理的阐释可以带来愉悦,让后来者品之产生出一种共鸣的满足。
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记载,传说齐王后因蒙受冤屈而自寻短见,逝后化身为蝉,年年在宫廷中的树上鸣叫,因此古人也把蝉叫作“齐女”“宫魂”。饶舌烦人的草根昆虫忽而生出幽怨惊悚的宫廷背景,这可能就是蝉鸣哀怨一说的缘起,不过我更愿意把它视作生命消散前所有力量的浓烈绽放。明知光阴短暂如白驹过隙,也要穷尽一生放肆喧嚣,当下高亢激越热情澎湃的歌者很可能已不复昨日的那一只,蝉的摇滚,要让全世界知道。
蝉的叫声虽然听起来似乎聒噪乏味,但其实频率各有不同,有时低有时高,有时快有时慢。如果蝉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断续,那它可能觉得身处危险之中,需要随时蛰伏隐蔽;如果它发出的声音清亮高扬,那便是在积极地求偶,使劲地炫耀。蝉叫声还能预报天气,天干物燥,蝉叫声就比较嘹亮。晴天毒日头底下知了声嘶力竭地吆喝,手里攥一根冰棍儿不午睡溜出去找小朋友玩耍,估计这样的画面小时候我们都没少见。如果空气湿度过大,会增加蝉们腹部鼓膜和盖板的黏稠度,不利于振动发声。一旦树林里大声喧哗的蝉长时间集体噤声了,就表示雷阵雨可能即将来临。
蝉的世界里只有雄蝉能够发声。虽然雌蝉是不会出声的“哑巴”,但它的腹部配有听觉器官,敏锐的听觉让它可以接收雄蝉发出的各种频率的情歌,当它被某一款音频的歌声打动,就会寻找发出这种音浪的雄蝉进行爱的抱抱。蝉的恋爱似乎也挺浪漫,可惜目的太过简单直白,高分贝短暂的重金属音乐毫无感情可言,只是为了繁衍下一代而已。如此看来,北美颇有些传奇色彩的十七年蝉更是以特殊的生命周期辗转于生物圈的重重博弈中,以惊人的数量赢得生存的权利,不得不让人叹服进化的神奇力量。
犹如鸟语花香之于春天,雁鸣长空之于秋日,暑期若是没有蝉鸣声声,那便缺了夏之韵味,少了灵魂的酷暑当头终究乏味无趣。多年黑暗中的苦工,几周阳光下的享乐,害虫也罢,存在即合理的食物链一环也罢,还是让知了在高树上尽情唱它的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