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翻滚,宁波市眼科医院近期迎来了一波“红眼病”患者的就诊高峰。该院角膜病专科副主任医师许玲俐近期频繁接诊到“组团”来看病的家庭。她提醒市民要注意预防,特别要提防一人得病,全家接连中招的情况。
一家三口先后患上红眼病
30多岁的王先生前阵子感到自己眼睛异常发红、刺痛,眼分泌物也就是俗称的眼屎增多,还出现了怕光、视力模糊等症状。
起初他没太重视,自己到药店买了点眼药水应付,结果病情很快加重。等他找到许玲俐医生就诊时,炎症已从结膜蔓延至角膜,出现了视力下降、严重畏光等症状。许医生解释,角膜一旦受累,治疗周期会大大延长,王先生前后治疗了半个多月才逐渐好转。
其间,病毒在王先生家中悄然扩散——他7岁的儿子也“红眼”了。好在有了父亲的教训,家人这次警觉性高了,孩子出现眼红不适后,立刻被带来就医。经许医生诊断,同样是典型的急性结膜炎,即红眼病。得益于发现早、用药及时,孩子用药五六天后症状就明显消退。
然而,病毒并未就此罢休。儿子好转后没几天,王先生的妻子也未能幸免,开始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所幸,同样因及时就医和规范用药,她的症状相对较轻,一周内基本康复。
病毒为何“高调串门”?
王先生一家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医生介绍,近期红眼病患者激增,跟天气热有很大的关系。天气热,细菌病毒更容易繁殖。人们玩水活动也多起来,脏水入眼引起不适时,又用没洗干净的手去揉,就很容易引起感染。红眼病的家庭聚集性特点也很明显。就在不久前,她接诊了一位患者,说自己家族里前后有六七口人都中招了,像接力赛一样相继出现了红眼病症状。
病毒为何会在家庭内部如此“高调串门”?许医生解释,接触传播是罪魁祸首。红眼病患者的眼部分泌物和泪液中含有大量细菌或病毒,这些致病微生物会污染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包括毛巾、脸盆、门把手、玩具,甚至手机屏幕等。当健康的家人无意中触摸了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再用手揉搓自己的眼睛时,病毒就找到新的宿主。
王先生发病初期自行处理,未严格隔离,导致病菌在家庭环境中广泛污染。孩子玩耍时手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再揉眼,妈妈照顾病人或处理其物品时稍不注意,都给了病毒可乘之机。许医生指出,家庭成员间密切的生活接触,加上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利于病菌繁殖,使得感染间隔往往只有短短的三四天。
严格隔离与彻底消毒是关键
面对近期红眼病呈现的家庭聚集性特点,许医生建议,严格隔离与彻底消毒,是有效阻断红眼睛家庭传染的关键。一旦家中有人发病,必须立即将患者的毛巾、脸盆等个人用品分开。患者的毛巾可通过煮沸或充分暴晒进行消毒,切勿混用。
绝对不要共用眼药水。滴眼药水时,很多人习惯将瓶口贴近眼皮或睫毛,这种贴眼皮的操作极易污染瓶口,不仅可能导致自己另一只眼感染,也可能传染给下一位使用者。正确做法是悬空滴药,保持瓶口距离眼睛约2厘米。
夏季游泳玩水是红眼病的一个重要诱因。下水务必佩戴密封性好的泳镜,有效隔绝可能含有病菌的池水、河水入眼。玩水后切忌用脏手揉眼睛。
家人一旦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畏光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购药或拖延。及早规范治疗,才能避免病情加重和家庭内传播。记者 程鑫
通讯员 水蓝薇 王东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