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公布了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象山县、宁海县成功入选。其中,象山县位列第七,较上年提升3个位次。《报告》指出,当前,县域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热度攀升,核心客群以18岁至34岁的年轻人为主。
8月17日《宁波晚报》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这句在社交平台刷屏的调侃,道出了当下年轻人旅游消费的新动态。宁波的象山、宁海双双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其经验为县域旅游“圈粉”年轻人提供了借鉴,那就是:打动年轻人的,从来不止“低价”,更是“独特体验”“深度沉浸”与“文化共鸣”的综合吸引力。
相较于热门城市动辄上千元的住宿、百元起步的门票,县域旅游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友好定价”,降低了年轻人的出行门槛。但真正让年轻人心动的是“低价不低质”的“质价比”,即“花更少的钱,获得更独特、更有质感的体验”。
数据显示,宁波已建成1322个A级景区村庄,覆盖率达62%,10个金3A级景区村庄、10个景区城、120个景区镇星罗棋布。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更让年轻人在“低成本出行”中收获了“高价值体验”。
“反向旅游”的兴起,让“小众”成为年轻人的新追求。但“小众”不等于“冷门”,年轻人真正渴望的,是“适度商业化却保留原汁原味,能深度融入当地生活”的“宝藏地”。宁波县域旅游的破题之道,正在于将“小众资源”打造成“独特IP”,让“冷门线路”变成“网红打卡点”。
县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转化为“年轻人喜欢的模样”,即在“存古”中“出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前童古镇通过竹编制作、泥金彩漆、扎染等民俗体验项目,让游客亲手触摸非遗技艺;以元宵行会、长桌豆腐宴等“造节”活动,让不同时节的游客收获不同惊喜。
这些案例印证了文化不是“陈列品”,而是“体验源”。县域旅游需避免“为了商业化而丢掉文化根脉”,也不能“固守传统而拒绝创新表达”。唯有像宁波这样,将历史人文、风土人情转化为“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的沉浸式产品,才能让年轻人在“玩”中感受文化魅力,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