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张记录侵华日军轰炸罪行的老照片 期待知情人提供线索”后续

铭记的力量,在代代相传的执着里

这些老照片的具体信息,期待知情人提供线索。

俞健静、俞佳玥父女捐赠给海曙区档案馆的部分旧照。

8月14日,甬派特稿《比电影更残酷!27张老照片里的秘密,谁来解?》揭开历史一角;8月15日,《宁波晚报》报道《现实比电影更残酷——27张记录侵华日军轰炸罪行的老照片 期待知情人提供线索以补全历史图景》一文,让27张记录侵华日军轰炸罪行的老照片彻底走进公众视野。

泛黄发脆的影像里,断壁残垣凝固战争的创伤;照片背后,一位“00后”女孩与家人接力守护历史的故事,更让我们读懂:铭记的力量,从来都在代代相传的执着里。

精神接力

“第一次看到这批照片,愤怒和震撼像潮水一样涌来。”那一年,俞佳玥读高二,她和家人看完电影《八佰》,聊起那段烽火岁月,父亲第一次从箱底取出这沓老照片。那也是她第一次知道,家里藏着这样一段沉甸甸的过往。

照片是父亲的外公鱼行水的珍藏。“父亲的外公当年在兵工厂很有可能是从事宣传工作,这些照片很有可能是贴在宣传材料上的,后来被揭下留存。”俞佳玥回忆。

一直到2023年,正在读高三的俞佳玥和父亲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将这批照片无偿捐赠给海曙区档案馆。或许是冥冥中注定,捐赠的第二天就是抗战胜利纪念日。这批三代人全力留住的“真相”在一个合适的日子,回到能被更多人看到的地方。

俞佳玥与这些旧照的缘分,早已埋下伏笔——

她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美术和历史,也一直有一个梦想: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如果让那些文物恢复原貌,是不是就能让更多人读懂背后的故事?”俞佳玥说。

这个念头,成了她人生路上的“执念”。尽管她现在就读产品设计专业,但从未放下对文物修复的热爱。如果说产品设计教会她理性与创新,那么文物修复需要的耐心与敬畏,是刻在骨子里的向往。她说,自己最近还打算以义工身份到档案馆服务,以另一种方式向自己的梦想靠近一步。

“文物修复也好,守护历史也好,本质上都是在留住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东西。就像这些旧照,我们守住它们,不是为了沉溺于伤痛,而是为了让后来人知道,和平有多珍贵。”俞佳玥表示。

邀您共寻

正如之前报道中提到过的,由于年代久远,缺乏足够翔实的信息,这批旧照留给公众的谜团还有很多。根据捐赠者口述和旧照背后残留的时间线索,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长江日报》,也得到对方积极回应。

不过,由于这批旧照中缺乏标志性建筑,因此比较难辨认具体拍摄点位。目前,这批旧照已被传递到当地抗战研究学者手中,希望能够挖掘出更多线索。

在此,我们也郑重发起互动:

若您熟悉或了解抗战时期,尤其是武汉会战时期当地的建筑风貌,或能辨识照片中的地域特征;

若您了解抗战时期兵工厂的宣传工作细节,或知晓类似照片的留存背景;

若您是历史研究者、档案工作者,又或是普通市民,却有相关记忆碎片愿意分享……

都可以通过甬派客户端、《宁波晚报》或者《长江日报》和我们联系,一起挖掘、守护渐行渐远的历史。

从战火中守护旧照的外公,到小心珍藏旧照的父亲,再到主动捐赠、立志传承的俞佳玥,三代人的选择,勾勒出最动人的精神图谱:所谓铭记,从来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像俞佳玥这样的年轻人,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未来的热爱,把“守护”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而这,或许正是对抗战胜利最好的纪念——让历史的真相被看见,让传承的精神永远年轻。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周文娟

2025-08-16 ■“27张记录侵华日军轰炸罪行的老照片 期待知情人提供线索”后续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30813.html 1 3 铭记的力量,在代代相传的执着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