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0多岁的来甬务工人员阿木在工作时遭遇飞来横祸,整个左手连同前臂几乎完全离断,仅剩少许皮肤相连,随时都有可能掉落下来,情况万分危急。宁波市第九医院急诊科、手外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迅速联动,经过长达14个小时的显微镜下精细手术,医生们成功完成断臂、断指再植及血管移植,不仅保住了肢体,更为阿木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1
急诊闪电战:抢出黄金救援时间窗口
事发当天上午9点多,伴随着焦急的呼喊声,面色苍白、左前臂伤势骇人的阿木被紧急送入宁波市第九医院急诊大厅。
急诊科副主任徐浩检查发现,阿木的左前臂下段近乎完全离断,尺桡骨双骨折,掌背侧的肌腱、血管、神经全部断裂,左拇指也大部分离断,仅一丝皮肤相连。更危急的是,大量失血已导致阿木血压持续下降,出现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
“创伤急救团队启动!”徐浩迅速组织好人员,抢救即刻展开。医护人员分工协作,建立静脉通路、快速扩容、输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经过争分夺秒的抢救,短短半小时内输入400毫升血液,阿木的血压终于逐渐回升,为后续的再植手术抢出了至关重要的黄金时间窗口。
2
无影灯下的马拉松:14小时精细缝合创造奇迹
在急诊抢救的同时,手外科主任周坚龙已一路小跑赶到现场。评估伤情后,他心情沉重:前臂离断合并拇指离断,血管神经肌腱全断,堪称毁灭性损伤。“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他果断决策,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手术,同时进行前臂再植和拇指断指再植!
上午10点,阿木被推进手术室。一场艰苦卓绝的马拉松式手术正式开始。周坚龙主任带领团队首先清理伤口、复位骨折。随后,手术进入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显微镜下进行精细无比的显微外科操作。直径仅2毫米到3毫米的血管,需要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缝合线在显微镜下缝合10到12针;断裂的神经如同细电线,必须精确对位才能保障未来功能恢复;数十条肌腱的吻合更是对医生耐心和团队协作的极致考验。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手术室的灯光从白天亮到深夜。周坚龙主任始终坚守在手术台前,团队成员轮流上台,累了就靠在墙边短暂休息几分钟。汗水浸透了手术衣,但没有人退缩。终于,在当天深夜12点,随着最后一针皮肤缝合完毕,阿木离断的前臂和拇指重新成形,苍白的手指逐渐恢复血色。这场持续了整整14个小时的断臂再植+断指再植+血管移植的复杂手术宣告成功。
3
术后护航:严密守护恢复顺利
幸运的是,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阿木恢复顺利。拆线时,他的前臂和拇指血运稳定,虽然功能锻炼尚未开始,但他已能感受到手指微弱的力量。“没想到还能保住胳膊,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阿木用右手紧紧握住周坚龙主任的手,反复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几天前,阿木术后一个月回院复查。拆开敷料,可见其左前臂和拇指皮肤色泽正常,按压后能迅速恢复红润,肿胀与疼痛也较出院时明显改善。周坚龙主任仔细检查后欣慰地表示,目前血运非常好,这是功能恢复的基础。他同时叮嘱阿木,后续还需定期门诊随访,未来可能需要进行神经、肌腱松解等二期手术,以进一步改善胳膊功能。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郑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