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80多岁村民毛奶奶拄着拐杖走到村里的流动取药箱前,打开药箱,取出药袋,袋上“当归10g、黄芪15g”的字迹清晰可见。
“以前看完病,第二天还得坐公交去取药,来回折腾小半天。现在公交司机把药送到村口,出门就能取到,太方便了!”毛奶奶拿着医院煎好的还带着余温的中药,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
这个让山区老人赞不绝口的变化,源于大堰镇“大雁医养共享联盟”推出的中医服务“最多跑一次”创新举措。在这片偏远的山区乡镇,一场由政府、医疗、交通三方携手的便民实践,正用“雁阵效应”破解着山区群众就医取药的痛点难点。
取药难题:山区老人的“往返奔波之苦”
大堰镇是奉化唯一的全山区乡镇,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最远的村到镇政府所在地有50分钟车程,且公交线路少、班次稀疏,遇上雨雪天气更是通行困难。全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70%,不少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对中医调理需求迫切。
为了进一步保障中药品质,奉化于今年6月全面落实了共享中药房政策,由奉化区中医医院统一审方,进行配送。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以大堰镇为例:患者看完病后,中药由共享中药房统一煎制配送,患者一般要在一两天后才能取药。对于行动不便、居住偏远的老人来说,这意味着要多跑一趟大堰镇卫生院,往返车程加上等待时间,一趟下来就是小半天时间。
大堰镇卫生院院长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接诊过一位老人,为了取药,他凌晨5点就起床赶路,坐最早一班公交到镇里,取完药再赶回去,到家已是下午。还有些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如果没人陪同,很难独自出远门取药。”
大堰镇卫生院将该问题反映给大堰镇社事办后,大堰镇社事办立刻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把破解取药难题作为“民生实事头号工程”来抓,并纳入“大雁医养共享联盟”的行动中。
何为“大雁医养共享联盟”?大堰镇社事办工作人员解释:“该联盟由大堰镇的社事办、武装部、妇联、卫生院以及奉化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等单位和部门组成,主要是为了解决山区百姓医疗便民服务问题。大雁迁徙时成群结队,扇动翅膀形成的气流能让群体飞行效率大幅提升。我们希望联盟各部门、单位能像大雁一样协同发力,让便民服务飞得更远更稳。”
2
今年7月,大堰镇社事办牵头,邀请大堰镇卫生院、奉化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负责人围坐一堂。三个部门的思路在碰撞中逐渐清晰,经过多次专题磋商,一个“中医药品统一收发-公交送至指定地点-患者家门口取药”的闭环服务模式最终敲定。如同雁群列阵时精准的阵型变换,三方迅速明确分工,在竹林、箭岭、董家岙三个村庄率先开辟中医药品配送专线,一张覆盖山区的“公交送药网”悄然铺开。
这场跨部门协作中,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
大堰镇社事办是穿针引线的“黏合剂”,工作人员带着卷尺和登记表走访试点村,顶着烈日逐村丈量公交站点与村民聚居区的距离。设计的流动取药箱既要方便公交司机投放,又要让老人抬手就能取到。每月一次的联盟例会上,有村民反馈的“药箱太高”“取药提示不够醒目”等问题,都被逐条记录、当场调整。
大堰镇卫生院是药品流转的“中枢神经”。医护人员分拣药品,按村分类打包的药袋上,除了患者的姓名、电话,还贴心标注着“饭后温服”“冷藏保存”等提示。遇到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医生会提前联系村妇女主任,让其代为领取。“药品就像接力棒,到了我们这里不能掉链子。”大堰镇卫生院负责人说,药房医生每天都会多次核对配送清单。
公交司机是穿梭山间的“健康信使”。出车前,司机和医生仔细核对药品清单,将药袋放在驾驶室。到达站点后,司机用专用钥匙打开药箱,放好药品后对着药拍照留存,并同步到联盟工作群。“593路鲍师傅已送箭岭村药品”“585路李师傅完成竹林村投送”……这样的消息,每天准时在群里接龙。
雁阵破局:多方协同织就山区“公交送药网”
3
箭岭村是大堰镇首批设置流动取药箱的三个村庄之一。8月6日下午,记者跟随体验了一次公交司机送药的全过程。
下午1点30分,公交司机鲍志宏收到来自大堰镇卫生院的中药包裹。1点40分,公交车准时出发,20多分钟后,停靠在箭岭村公交站点。鲍师傅将药品放入药箱,拍照存档后发到工作群里。
“以前只是开车送乘客,现在多了份‘送健康’的责任,看到老人取药时的笑脸,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鲍志宏说。
几分钟后,村民毛奶奶接到医生的电话提醒,赶来取药。年逾八旬的毛奶奶近期需要中药调理。“以前去医院取药,得提前一天跟子女说好,先坐公交车到奉化或宁波,然后让他们来送我,来回要折腾一天。现在药送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老人开心地说。
这种“家门口取药”的便利,正在悄然改变山区老人的生活。对于独居老人来说,这个小小的药箱更是“救命箱”。董家村的董师傅前段时间突发疾病,医生开了急煎的药。当天下午,公交司机就将药送到了村口,董师傅服药后症状很快缓解。“要是在以前,我得等第二天子女回来了,才能帮我去取药。”
药箱守村口:从“来回折腾”到“抬脚可取”
服务再延伸:从“送药上门”到“健康全链条”覆盖
联盟的服务延伸还不止于此。“公交送药上门其实只是我们联盟服务的一部分,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我们还推出其他行动。”大堰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从大堰镇卫生院了解到,近年来,该卫生院组建了爱心流动医疗队,每月定时、定点开展下村巡回医疗,实现大堰全域服务范围全覆盖,打造了宁波市首批医疗服务品牌优秀案例。今年3月以来,已开展流动医疗服务32次,服务群众超1360人次,现场结报569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516人次,成效显著。
大堰镇卫生院还积极对接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宁波市中医院、奉化区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不定期到镇、村开展大型免费义诊,让居住在山里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专家医疗服务。
针对需要到奉化城区就诊的患者,大堰镇卫生院开辟了“一站式”转送流动医疗服务的“大堰模式”,每周二、周四由专车接送至奉化区人民医院,还提供专人陪同、免挂号费、优先检查、优先就诊等多项服务,实现服务3.0版本的突破。
此外,大堰镇还在位置偏远且无村卫生室的行政村试点设置“云端问诊”就医配药系统,委派专人管理,实现网络就诊和就地取药,切实解决偏远农村群众看病难、配药难等问题。目前已在鲍兴、三兴、竹林三个村庄设置了“云诊室”,群众反响良好。
“接下来,我们在重点村的公交站点开展‘流动问诊’,把中医脉诊、健康指导等服务送到老人身边。”大雁医养共享联盟负责人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山间。远处的山坳里,公交车缓缓驶来,像一只归巢的大雁,载着热气腾腾的中药和山区老人的期盼,稳稳地停靠在站点旁。这一幕,正是宁波山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当民生服务像大雁迁徙般精准协同,幸福便会跨越山海,抵达每一个角落。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邬丹盛 徐力斌 竺雪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