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的感觉,原来是这样!”

“小候鸟”探秘“电的奥秘”

“小候鸟”体验电力球。

8月5日,暑气正盛,“小候鸟”走进宁波市城市展览馆,开启了一场以“探秘电力奥秘”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活动。

从奇妙的电力魔法秀到实用的安全用电课堂,再到对第二故乡的深度探访,“小候鸟”们开启了生动而有趣的“碳”索之旅。

电力魔法秀,让科学“活”起来

“哇!头发竖起来了!”活动伊始,电力魔法秀便点燃了全场。“中国好人”周妙亚的女儿华星辰是一名小学科学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她为“小候鸟”带来生动的实验。

“怒发冲冠”实验中,随着静电生成,孩子们的头发一根根直立,仿佛被施了魔法;辉光球上跳动的蓝色电弧、静电水母的飘逸摆动,让“电”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变得具体可感;用奶茶杯改造的简易储能装置“莱顿瓶”,竟能储存摩擦产生静电。这也是“避雷针”诞生的原理。

这一幕让来自广西的“小候鸟”田紫妍瞪圆了眼睛:“原来电真的能‘存’起来!”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有极大用处。塑料管和皮毛布摩擦产生的电,和我们家里用的电本质相同,只是能量大小不同。”华星辰的讲解,让孩子们眼中的疑惑渐渐变成了好奇。通过生动演示,抽象的电学原理转化为看得见的现象,“小候鸟”们跃跃欲试。

安全小课堂,触电体验教会“敬畏”

“触电是什么感觉?”带着这个疑问,孩子们参与了一场特殊的模拟实验。手牵手的“小候鸟”们在静电传导的瞬间,不约而同地跳了起来。

“像被小针扎了一样!”来自陕西的莱茵池揉着手,脸上写满“痛苦”。这场“痛”的体验,成了最生动的安全课。

萌绿志愿者林茂华顺势讲解:“湿手碰插座、电线裸露、在电线杆下放风筝,都可能带来危险。下雨天打伞走在高压线下,有可能就会发生电弧灼烧。”

“出行来到高压线或变压器附近,尽量不要逗留。如果发现雨伞有电火花现象时,尽快离开,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去尝试再现雨伞放电现象。如果碰到有跌落的电线,可以用单脚或是双脚并拢跳的方式,避免跨步电压……”林茂华说。

孩子们齐声回应:“以后再也不用湿手碰插头了!”现场通过情景问答,普及了触电急救、电器火灾处理等知识,让安全用电的种子悄悄埋下。

城展馆里的“第二故乡”认知

活动尾声,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城市展览馆。从河姆渡文化的陶器到宁波港的巨轮模型,从老外滩的变迁到东部新城的蓝图,孩子们认真听着父母奋斗的这座城市的故事。

“原来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有这么多了不起的成就!”叶佳琪,一个14岁的女孩,来自美丽的山城重庆,她站在宁波城市的沙盘前,对记者说道,“我希望能留在宁波,这里不仅有我父母辛勤工作的痕迹,还有无数令人向往的未来科技和创新。”

带队老师陈芬表示:“这场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电力知识,更让他们对宁波有了‘家’的认同感,种下对科学的好奇与对城市的热爱。”

据了解,“我陪孩子读经典”2025年宁波市关爱“小候鸟”活动由宁波市文明办、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市关工委、宁波市慈善总会主办,宁波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支持,宁波晚报承办,国家电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萌绿志愿服务中心协办,旨在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外“第二课堂”,趣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后续研学活动也将继续展开,目前,“掌握‘防溺水’知识 安全‘不放假’”活动尚有名额。大家可参考报名提示步骤操作,一起读懂历史、读懂自然、读懂未来。

■报名提示

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为公益活动,均免费参加。

报名参加活动可下载甬派客户端,进入客户端页面下方的“服务”栏目,找到“最新活动”中的“我陪孩子读经典”2025年宁波市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报名;或拨打活动专线0574-87685778(工作日9:00—11:30,14:30—17:30)报名。

待接到宁波晚报确认报名成功的电话后,再加入活动沟通群,发布相关注意事项。

如果您想帮助“小候鸟”,宁波晚报联合市慈善总会共同设立了宁波市慈善总会流动儿童关爱基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签约月捐(每月捐赠30元即可参与),您还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持,户名:宁波市慈善总会,账号:3901 1100 0900 0120 345,开户行:工行鼓楼支行(捐赠时请备注流动儿童关爱基金)。

期待您能够加入我们,一起帮助“小候鸟”和困境儿童。

记者 林微微 滕华/文

记者 崔引/摄

2025-08-06 “小候鸟”探秘“电的奥秘”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8899.html 1 3 “触电的感觉,原来是这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