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医生,太感谢了!我身上的虫子不见了,终于不痒了。”近日,70岁的张老伯来到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七病区)郑成应主任的诊室复诊,开心地说起自己的变化。
皮肤痒怎么到老年精神科看病呢?老人说的虫子到底是怎么回事?郑成应提醒,老人如果经常皮肤发痒,看皮肤科无效后,要考虑可能是痴呆的早年信号。
反复看皮肤科无效,最终确诊为海马体萎缩
两个月前开始,张老伯陷入了烦恼——总觉得“被虫子咬”。他苦恼地和子女说:身上很多小虫子。腿上、胳膊上总是有小虫子在爬来爬去,就连眉毛上也有虫子。于是,他一天到晚对着镜子找虫子,抓得腿上、胳膊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抓痕,多处皮肤被抓破了。
一开始,家人以为是螨虫惹的祸。家里做了彻底的大扫除,被褥等全都换成一遍。可是,张老伯仍然坚持“被虫子包围”。家人又带着他辗转多家医院的皮肤科,各种各样的药膏擦了不少。可是,情况仍没有好转。
听人介绍后,家人陪同张老伯来到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七病区)的郑成应主任处,郑成应安排张老伯进行了认知评估,发现张老伯的认知记忆下降明显。随后的头颅MRI显示,其海马体萎缩。
“张老伯不是真的皮肤问题,是痴呆早期的‘信号’。”郑成应向家属解释,随着脑萎缩加重,老人会出现脑功能衰退。其间也会出现感知觉障碍,比如虫爬、虫咬,这个明显的精神症状被称为幻触。
郑成应介绍:患者认知下降是缓慢渐进的,生活在身边的人难以感受到患者的隐匿变化。因此,当家属听说老人觉得被虫子咬,皮肤瘙痒时,很容易只当作皮肤方面的问题来处理。显然,单纯到皮肤科就诊很难解决病因。
经过老年精神科的一系列专业评估,张老伯的皮肤瘙痒问题被确诊为是精神症状的一部分。在接受抗精神病治疗后,病情缓解。这次来复诊,老伯惊喜地说:“虫子不见了,我也不用抓虫子了。”他此前破损的皮肤也在慢慢愈合。
郑成应提醒,如果家中老人出现类似皮肤瘙痒,在皮肤科治疗不能缓解时,应及时到精神专科就诊,重新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情况和认知心理状态,因为这也很可能是痴呆的早期表现。
“预防痴呆,啥时候开始都不晚”
“预防痴呆,啥时候开始都不晚。” 郑成应说,对老年人来说,调整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痴呆。比如,吃对饭。老年人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老年痴呆症十分重要,可以多吃点蓝莓、菠菜和鱼类等。这些食物里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脑内炎症反应,保护大脑神经元。
比如,动起来。有规律地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等,能够改善大脑血液流动和神经递质释放,帮助提高一部分认知功能,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也能够降低老年痴呆症发生概率。
比如,多社交。他建议老人别总闷在家里,应该保持一定的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可以提升大脑活力,与朋友、家人或邻居的交流与互动还可以帮助老人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拥有更积极的心理状态。
比如,睡好觉。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损害大脑的认知功能,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尽量确保每晚都能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睡眠。
比如,勤用脑。他建议老人可以多读书看报,多尝试学习新知识,比如学习用智能手机来制作短视频,和朋友视频聊天等。大量的案例表明,“活到老学到老”真能防痴呆。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张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