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的在读硕士研究生,我尝试在繁重的法律条文与案例分析之余,开启一扇扇文化之窗,跳出庸常的琐碎,去短暂体验在某一个平行时空可能会遇见的人,可能会经历的故事。
第一扇窗:
会昌戏剧季001
我的第一扇窗户开启在2024年初的会昌戏剧季001。
会昌是江西赣州下属的一个县,也是台湾著名戏剧家赖声川的祖籍地。我从“上剧场”的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这个新的戏剧季的消息,递交了志愿者报名表,之后顺利被录用。
到赣州机场又辗转两个小时的车程后,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块像是上海的飞地一般的广场——会昌戏剧小镇。她拥有与周遭环境迥然不同的明亮、干净、整洁。
从会昌戏剧季001的开幕到闭幕,我在江西会昌待了整整三周。很难用一两句话去概括那三周:说梦幻是不准确的,因为我确实曾起早贪黑地连续工作;说辛苦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也曾流连于已存在了100多年的赖家老屋,听着屋外露天广场演出正酣的琅琅台词,与众人一起围读契诃夫。
当身边接触的人都是友好、纯粹、审美志趣相投、立场观点相合之时,这样的日子是治愈我的。我和其他志愿者在凌晨的戏剧小镇散步,帮助工人们拆台、装箱、发车,和编导、演员聊剧本创作、戏剧审美、行业动向。最最珍贵的,大概是和我的leader之间的情谊。她从我的leader,变成我的姐姐、我的朋友。我询问她台湾的美食和社会动向,她向我了解大陆的生活和文化语境。即使戏剧季结束,哪怕她现在已重回台湾工作,她还是会和我分享生活中的美丽风景,当然,也会拜托我给她的拼多多砍一刀……
世俗意义上的收获当然也有。我的形象登上了上海电视台,我的名字出现在了《江西日报》,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并相信,这些所谓的收获,没有我内心获得的温暖、平和、坚定的价值的万分之一。
第二扇窗:
北京国际电影节
有了第一扇窗户之后,后面的窗户就一扇扇开得更顺理成章了。
三个月前,我刚结束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志愿服务工作。从大一开始就是北影节忠实观众的我,在七年后,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北影节的幕后工作中。见到了很多明星,也被粉丝们目送过上工。最值得珍藏的,莫过于那些在我负责的内部影厅放映电影时,看着光与影在黑暗中编织缠绕,空气中的灰尘如时光粒子漂浮游走,我一时竟分不清今夕何夕,是否又正处于王家卫的2046时空机器中。迷影【注:专有名词,非“影迷”笔误,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精神,一种圈层社区】间口口相传的一句话:电影发明后,人类的生命延长了三倍。诚哉斯言。
如今的我,也是国家大剧院2025年度的志愿者,如果你有机会来参观,可能那个为你讲解这座建筑的特色和历史的志愿者就是我。
今后,我仍会努力在平淡生活中尽可能多开几扇窗户透气,去享受新鲜的气息,感受鲜活的生命。人只能选一条路走,但时不时的交汇足以让我感受幸福、得到治愈。
首先,可以对感兴趣的活动多加关注。比如每年的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平遥电影节等,都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招募通知。
建议在网络上提前搜索志愿者体验,多渠道了解信息,比如是否包食宿交通、是否有补贴、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等,这些在入职之后都会影响你的体验感。
如果决定报名,在递交报名表后进入面试环节,之前有相关活动的志愿经历肯定是最好,如果没有,则更需要在活动的了解上多下功夫,在面试中多体现出自己的热爱和渴望,真诚总是必杀技。方雨晗
征集:留学生的故事
亲爱的90后、00后:
无论你正在异国求学,还是已学成归来,留学路上的点滴故事都值得被看见。请用1500字左右记录你的成长收获、难忘经历等,配上照片更佳!文末请附上你的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401484149@qq.com
期待你用文字,分享世界的风景与心底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