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黔中大地迎来一场跨越500年的文化盛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剧的经典之作《王阳明》,在贵阳北京路大剧院倾情上演。
作为2025“大地风采·黔声贵韵”文艺精品展演展示剧目暨宁波(余姚)阳明文化传承2025系列活动“余姚·贵州阳明文化交流”的重头戏,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80人团队远赴千里之外的贵阳,在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精神原乡,献上了一场思想与艺术交织的视听盛宴。
帷幕徐启,苗岭山峦的意象在舞台上氤氲铺展,心学宗师王阳明跌宕壮阔的生命史诗磅礴呈现。主演景洁丰以精湛的表演功力,将“龙场悟道”的孤绝深邃与心灵顿悟、“赣南安民”的仁者大爱、“智擒宁王”的雷霆胆识、“传道讲学”的赤子热忱,凝练于舞台之间。
源于江南沃土的姚剧,以其细腻唱腔、质朴表演与写意舞美,赋予厚重历史题材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当姚江畔的乡音深情吟唱“致良知”的千古哲思,当黔地山水与圣贤衣冠在光影中诗意交融,一句振聋发聩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引发全场观众凝神静思,掌声如雷。
此次姚剧《王阳明》黔中行意义非凡,既是江南小剧种向圣贤悟道之地的深情致敬,更是国家级非遗“接地气、通人心”艺术特质的完美展现。剧组赴贵州前,在余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打磨,舞美意境更显空灵深邃,思想表达更具穿透锋芒。演出当晚谢幕时刻,“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巨大灯幕亮起,如潮掌声与激动高呼将气氛推向顶峰。
台下热情的贵阳市民与众多少数民族同胞,被剧中超越地域的普世价值与人性光辉深深打动。
一批“余姚人”现身观众席的一幕,同样令人动容。在贵阳工作的余姚籍王先生热泪盈眶:“在悟道圣地,听到原汁原味的乡音演绎圣贤传奇,这种奇妙如时空穿越,阳明先生的故乡与精神原乡在此刻相连!”另一位专程从余姚飞来的戏迷激动不已:“家乡戏在贵阳唱响,讴歌我们共同的圣贤,自豪之情难以言表,这是真正的文化寻根!”
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黄利明感言:“此行对全体演职人员而言,是一次朝圣之旅与艺术淬炼。我们用姚剧最本真的语言讲好阳明故事,传递心学精髓。贵州观众的热情反响,证明艺术无界,思想永恒。此次成功交流,不仅加深了两地情谊,更为国家级非遗姚剧注入新活力,拓宽了传播疆域。”
此次演出,是继今年5月贵州原创京剧《阳明悟道》在余姚成功上演后,两地围绕阳明文化主题展开的又一次深度对话。贵州京剧院总经理、京剧《阳明悟道》主演冯冠博赞叹道:“姚剧版与京剧版虽然剧种不一,风格各异,但对阳明先生精神内核的挖掘可谓殊途同归。姚剧版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智慧演绎得生动传神,展现了阳明思想的磅礴力量。”
姚剧《王阳明》余韵未歇,7月28日晚,余姚经典越剧《孟丽君》接续登场。姚越双剧在圣贤“龙场悟道”的黔中大地激荡起跨越时空的思想共鸣与艺术回响,标志着余姚与贵州以阳明文化为纽带、以戏曲艺术为桥梁的文化交流合作迈上了新高度。
据了解,姚剧《王阳明》自2007年首演以来,已斩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等十余项殊荣。此次从四明山到黔灵山的远行,不仅架起了两地文化互鉴的桥梁,更以姚剧独特的艺术魄力与创新活力,在小剧种的舞台之上,展开了承载心学大主题的壮阔叙事。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吴大庆 阮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