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英雄

AI生成图

□冯志军

能当暑假英雄的,只有学生。

儿时的暑假里,我是妥妥的“草莽英雄”。期末考试一结束,不管学校里有无仪式性地做过大扫除,小孩就判定暑假开始了。大人忙,但不至于忙到要把小的锁在屋里。有的大人要去厂里上班,厂子近,自行车一蹬叮铃铃几声就到了。于是,便把孩子带到厂里,大人忙事小孩水泥地上滚,中午单位食堂蹭一顿,大家睁只眼闭只眼——哦,暑假到了,一切理所当然。

大多数孩子散落在田头山间,作业要等暑假快结束才想起。期末成绩不论好坏,三天后,自动进入吃喝玩乐模式,上蹿下跳、偷鸡摸狗必不可少。

房前屋后,常会有小股烟鬼祟地升起——几个孩子蹲在一起,拱头驼背,不时往中间投什么。砖头对竖,中间搁块瓦片,瓦片上黑乎乎一团。柴火枯枝到处都是,一会儿就收了一堆,一股脑儿往砖中堆,烟熏火燎的谁也不怕。瓦片上搁的火里埋的,有玉米、土豆、番薯、年糕……有些容易得,田地里转一圈,衣服包得鼓鼓囊囊地回来了——露天的就是“英雄们”的。有时突然惊叫,猛然散开,可能是谷粒米花儿或年糕爆了,便捧着跳着叫着,也有吃得满脸满手墨黑的,但欢乐总比狼狈多,一口咬下去,原汁原味的香,心里还有从家里“偷”得好东西的得逞和窃喜。

沿门缝儿挨着潜进家门,总有一两个邻居坐在堂屋,衔一支烟跷着二郎腿,满脸“怒色”——那是他家的田遭到了“洗劫”。小兔崽子们挖得,也不知把土归个位,一点没庄户人家样儿。不过,也就坐一支烟工夫就走了,谁家都有小孩儿,谁家的作物都没好下场,谁家的田都会在暑假遭此“毒手”……大人们当着面抓起门后的扫把,对着孩子就是一顿打,打得“英雄”们变成了狗熊——晚饭时,村里鬼哭狼嚎。不怕,地上滚过眼泪鼻涕抹过装模作样嚎过就成,饭照吃觉照睡梦照做。第二天依旧“偷鸡摸狗”,谁让他们是“英雄”呢?

不过,暑假里的“偷鸡摸狗”的行径仅限于“偷鸡”。而且,要他们“偷”出村,也绝不可能,他们招惹的,还是那些熟悉的淳朴善良的村民。有大孩子专抓母鸡。起先是赶,饿极闲极就想吃,“窝里横”的先拿自家鸡下手。抓了鸡,不动刀不拔毛,扭断脖子抹了烂泥包上荷叶,拿草绳一捆,挖个洞埋上,上面烧一堆火,香得能把村前村后的狗都引来。

鸡进笼后,一数发现少了,看看小的们贼头贼脑,“严刑拷打”下,“英雄们”招供了——果然是他们。大人也无奈,只拿起柴棒挥着比画了几下,就没了下文。毕竟,暑假里孩子没人管,跟着大孩子东流西窜,偷几只鸡吃,也没啥。至于摸狗,改为“撵”和“踢”更好,谁让这帮半大的孩子每天龇牙咧嘴,本身就像极了总是找吃的狗,也谁让那些狗总是殷勤地尾随着正放暑假的孩子呢?似乎狗们也达成了共识,觉得跟在孩子屁股后面真会有东西吃的……

那时的暑假,是“草莽英雄”们的,也是“鸡飞狗跳”的。就是这样的暑假,现在想起来,还能让我们美得想笑——那可是当时赤手空拳,以后要闯荡天下的孩子啊。

现在的孩子,已很少能看到他们在暑假里成为那样的“英雄”了。

2025-07-2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7222.html 1 3 暑假英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