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轶事

AI生成图

□冯秋玲

熊孩子,一般指比较爱探索、钻研、调皮,不按常理出牌,常让人哭笑不得又没有邪念的小孩子。

记得我十岁出头那年,有一次爸爸宣布,明天他要去拿缝纫机。缝纫机?在那个时代,缝纫机可是堪比小轿车那么稀罕啊!我们家要有缝纫机啦!我和双胞胎哥哥双眼发光,兴奋无比。

第二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来两个木箱,打开一看,满满的零件。爸爸把零件按部就班地放了一地,嘱咐我们远离。我和哥哥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装配缝纫机,舍不得漏掉每一个细节。隔天,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感冒”了,都不上学了。等爸妈一出门,我俩闩上房门,开始拆卸缝纫机。我们先拆缝纫机的皮带,再拆轮子,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不到半天,缝纫机变成了一堆零件。我俩太开心了,又笑又跳,引来邻居敲门,问我俩为什么不去上学。答,感冒了。怕邻居再问,我俩开始悄悄地装配缝纫机了。由于前一天我俩看得很用心,所以装配很快,可最后放线的梭子无论如何装不上,我俩只能把它藏在鞋箱里。妈下班了,打算做衣,可发现没有梭子,爸也一头雾水。妈把我俩分开两间,对我哥说,你妹妹已经把梭子在哪里说了,你不说就打。哥哥不明就里只得说了,而我其实并没有说。结果是我俩都被妈打了。一天的快乐变成了伤心的泪水。

漫长的暑假实在太无聊,于是我俩玩“装发痧”游戏。先是我装,哥哥说我装得不像,换他躺在竹床上,开始叫唤:哎呀!我头疼,我没出汗,我肚子难过!哎呀,我发痧气啦!我俩都没有注意到汗流浃背的爸爸下班回家了。爸爸一看一听,马上吩咐我去拿刮痧工具,我赶紧解释,可没用,爸爸火速拿来工具给哥哥刮痧,可背上又不紫,正疑惑着,哥哥哭着说明真相,爸爸这才歇了一口气,拍了拍哥哥,然后急急忙忙地忙家务去了。

“熊孩子”家家有。广济街小学有一个百果园,地上生长着绿绿的酸浆草和红红的野草莓。缺少零食的我们经常在课间去摘来解馋,真是又酸又甜,非常好吃。班主任知道了,一上课,她怒喝一声,摘过酸浆草和野草莓的站起来!哗啦啦,大部分同学都老实地站了起来,老师气得满脸通红,我却在下面偷偷发笑。这是我十几年读书生涯最开心的一节课,回想到那情景,就想笑。

儿时的宁波水网遍布,冬天的家门口河边停着一条小船。我们几个小伙伴跳上小船蹦蹦跳跳,还想让小船“开”起来,就叫离河坎最近的亚敏用手去推河坎。船动了,亚敏的手悬空了,失去着力点,人一下子掉到了水里。幸亏马上被救上了岸。数九寒天,那时没有换洗的棉衣裤和棉鞋,她爸妈脱掉她的湿衣裤鞋赶紧去烘,她被塞进被窝,一整天不能下床,郁闷无比。

教室在一楼,门口铺着青石板。男孩们用午休时间把青石板一块块翻了起来。校长路过问他们干什么,男孩子说要让蚯蚓们晒晒太阳。校长大怒,说你们不知道石板压脚是要骨折的吗?于是班主任把班长撤职了,而班长正是那个带头翻石板的男孩。

“熊孩子”的故事很多很多,“熊孩子”享受着探索、发现、创造和顽皮的快乐,无拘无束地长大,慢慢地褪去了“熊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转眼,“熊孩子”们的儿辈也有“熊孩子”啦,虽然和我们“熊”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快乐和我们一样有趣难忘。人类就是这样生生不息,绵延繁衍,一代又一代。

2025-07-2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7221.html 1 3 “熊孩子”轶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