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灯调》惊艳北非:

让国潮新声闪耀世界舞台

突尼斯当地时间7月16日至17日晚,宁波艺术团携“东方风华”专场演出,先后亮相该国的马赫迪耶海洋艺术节与凯鲁万夏季艺术节。两场演出以舞蹈、戏曲、音乐、武术等多种形式,在当地刮起一股“中国风”。此前,宁波艺术团还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演出。改编自宁波民歌的国潮新民乐《马灯调》,成为整场演出的最大亮点。7月20日《宁波日报》

《马灯调》的惊艳之处,在于其将300多年历史的宁波民歌与现代音乐语言巧妙结合。二胡的悠扬、唢呐的高亢与电声乐队的节奏碰撞,辅以摇滚和布鲁斯的现代编曲,使这首传统民歌焕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时尚活力。

这种创新并非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对传统文化内核的深度挖掘与当代表达。《马灯调》的旋律承载着江南水乡的文化记忆,而现代编曲则赋予其更国际化的听觉体验,让北非观众在熟悉的节奏中感受到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正如马赫迪耶省文化厅负责人莫埃兹·克拉伊夫所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有魅力!”

文化出海,从地方民歌到世界语言。《马灯调》的成功,折射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深层逻辑——以本土文化为根基,以创新表达为桥梁,让世界读懂中国。近年来,从《茉莉花》到《梁祝》,从京剧到昆曲,中国传统文化正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逐步打破语言和地域的藩篱,成为全球共享的艺术语言。

宁波艺术团的北非之行并非孤例。此前,该团已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演出,而此次在突尼斯的两场演出更是以“东方风华”为主题,系统展示了中国艺术的多元魅力。这种“组团式”文化输出,不仅提升了传播效率,更通过舞蹈、戏曲、音乐、武术等综合艺术形式,立体呈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文化是民心相通的桥梁。《马灯调》在北非的走红,不仅是一次艺术表演的成功,更是中非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莫埃兹·克拉伊夫期待“更多宁波艺术家到访,展开更多元的文化交流”,这恰恰说明,当中国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时,收获的是尊重与共鸣。

当前,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国际语境中保持生命力?《马灯调》的实践给出了答案:既要坚守文化根脉,又要拥抱时代创新;既要展现东方美学,又要寻找跨文化共鸣点。这种“守正创新”的路径,正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

2025-07-22 郭元鹏 《马灯调》惊艳北非: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5881.html 1 3 让国潮新声闪耀世界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