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吴师傅(化名)有个特殊的爱好——吃“七八分熟”的猪肉,原因是这样的猪肉吃起来口感最鲜嫩。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持续了30多年的饮食习惯,竟让他“招惹”了罕见的猪链球菌感染,还引起了脑膜炎。住院期间,他高烧不退、神志不清,因救治及时才逃过一劫。
他为啥会感染猪链球菌?
吴师傅向来身体健康,最近却因为左肩颈疼痛,住进了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病房。当天夜里,他突然发起高烧,体温直逼40℃,脖子硬得动不了,家人和他沟通没有回应。该院神经内科医生王露露赶来会诊,凭经验判断吴师傅可能是脑膜脑炎,他随即被转至神经内科病区接受治疗。
为明确病因,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吴师傅接受了腰椎穿刺。抽出来的脑脊液很浑浊,脑脊液压力爆表。最终,培养结果显示为猪链球菌感染。
好好的怎么会感染猪链球菌呢?该院神经内科卢晓雄副主任医师向家属追问病史后得知,吴师傅有个保持了30多年的饮食习惯——吃夹生的猪肉,隔三四天就要吃上一回。在烹饪猪肉这件事上,他花了很多心思,每次都亲自上手。此外,他还会偶尔去家附近的河里“野泳”。
“这两个行为都有可能导致猪链球菌感染,尤其是食用未煮熟的猪肉,感染风险更高。”卢晓雄介绍,猪链球菌是一种常见于猪体内的细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人体。感染猪链球菌的途径有食用未经煮熟的猪肉,或是屠宰、加工处理猪肉的人伤口接触带有病菌的猪肉。因此,养猪户、屠宰场工人、兽医、喜食生或半熟猪肉的人群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因治疗及时,吴师傅已脱离危险,病情平稳,他连连表示:“再也不冒险吃生猪肉、‘野泳’了。”
医生建议尽量避免生食
卢晓雄特别提醒,猪链球菌感染虽不常见,但起病急、危害大,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务必立刻就医。猪链球菌感染潜伏期通常为数小时至7天,临床表现多样,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普通型表现为发热(体温常超过38℃)、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脑膜炎型非常危险,表现为剧烈头痛、颈部僵硬、意识模糊、抽搐、昏迷;休克型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血压骤降、皮肤瘀斑、多器官衰竭,致死率最高。
除了生猪肉,一些人还有吃生牛羊肉、鱼生等的爱好,对此,医生建议最好不要吃。生食除了有细菌感染的风险,还有可能被寄生虫“赖”上。该院感染内科就曾接诊过不少食源性寄生虫病患者,例如有患者就诊时高烧不断、嗜酸粒细胞比例飙升,追根溯源发现他曾在广东狂炫5餐鱼生,最终确诊肝吸虫病(学名为华支睾吸虫病);还有患者吃了黄酒泡溪蟹后,导致肺吸虫病。
医生建议,遵循吃熟食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生食,高温加热是杀死细菌和寄生虫的有效手段。其次,在处理食材时,生食、熟食的砧板、刀具等应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如果手部有伤口,处理生肉时应佩戴手套。此外,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海鲜、肉类。假如有生食史或暴露风险,出现疑似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就医并告知暴露史,确定感染源,对症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俞俊妍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