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得要命”真不是开玩笑

热射病死亡率极高,记住这些急救措施!

周夷霞医生在ICU。

滚滚热浪下,被“热倒”的患者明显多了起来。几天前,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诊了一名患热射病的户外工作者。送到医院时,他的体温高到耳温枪都测不出来。医生提醒:“热得要命”真不是开玩笑!

他热昏在工地,体温超43℃

60岁的吴先生(化名)是一名户外工作者,当天上午他从6点就开始工作,干到9点多的时候,感觉有点头晕,他想着快点干完活,就没顾得上多喝水,也没有休息。到10点左右,他自觉头晕加重,伴有胸闷,浑身没有力气,很快就昏倒在地,立即被工友送到了李惠利医院急诊科。

“病人送来的时候,体温已经高到耳温枪都测不出来了。”据急诊科周夷霞副主任医师描述,这意味着吴先生的体温已经超过43℃,被诊断为热射病,送入EICU抢救。

医护团队立即予以对症治疗,用冰毯降温、大量补液。2小时后,患者体温降到了38℃。不过由于过高的体温对他的呼吸、神经、心脏、肾脏等多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医护团队为其实施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目标体温管理、血液净化以及营养支持治疗。3天后,吴先生情况逐渐好转,成功拔管后转到普通病房继续诊治。

警惕“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

“热射病从轻微中暑发展到致命性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这是最可怕的。”周夷霞介绍,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三联征。高热时,患者体温显著升高,皮肤摸起来烫手;无汗是由于汗腺功能衰竭;意识障碍则包括不同程度的嗜睡、昏迷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谵妄、抽搐等症状。

患者的体温一般持续大于40℃,还会出现休克、心肌损害、呼吸困难等。“热射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50%以上,对于50周岁以上的患者来说死亡率甚至达到70%左右。因此,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及时送医治疗。”周夷霞说。

周夷霞提到,热射病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劳力型常见于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而非劳力型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或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等的人群。

此外,有些产妇坐月子时恪守传统习俗,坚持不见光、不通风、不吹空调。然而,在“桑拿天”里,室内环境本就闷热难当,这些不当的护理方式更是加剧了风险,因此每年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热射病的情况并不少见。

发现疑似热射病患者如何急救?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疑似热射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或用凉水擦拭全身,快速帮助患者降温;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和生命体征。

周夷霞建议,除减少高温暴露、做好防晒与降温以及科学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外,老人、儿童、孕妇、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是热射病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防暑,家人应做好照护,避免其单独在高温环境中活动,同时识别预警信号。

若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中暑先兆症状或体温升高(≥38℃)、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情况,需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降温、补水,如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就医。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张林霞 文/摄

2025-07-22 热射病死亡率极高,记住这些急救措施!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5876.html 1 3 “热得要命”真不是开玩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