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笔墨描绘宁波海丝元素,百米中国画长卷,由众多国际友人接力来完成……7月15日,宁波书城二楼红牡丹丝路画馆开馆首日,举办了一场“百国绘丝路·宁波开卷”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近10个国家的20多位留学生代表参加。大家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海丝宁波深厚的人文与风情。
“今天,我们要在三江口作画,让更多留学生在此感受宁波的海丝文化,感受这座古城的历史建筑之美。”当天下午,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创始人、宁波开放大学红牡丹学院院长姜红升,早早来到现场,提前备好了画笔、宣纸、颜料、洗笔盆。同时,来自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大学的20多位外籍留学生代表正期待着这场文化活动的开始……
姜红升是很多外籍留学生的中国画启蒙老师。自2012年以来,他已经为来自172个国家的2万余名外籍学员,教授中国书画课程。
“今天来的不少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之前并没接触过中国画。”为了让学生更快进入状态,姜红升特意叫来了几位老学员,现场做示范,打个样。
示范结束后,姜红升开启了全程英语授课模式,他演示握笔、调色,教授绘画技巧的同时,也向新学员们讲述着鼓楼、天一阁、三江口的历史……这套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使外籍学生更容易理解。
如何让学员用2小时就初步掌握牡丹绘画技巧,进而逐步了解并爱上中国文化?“控水、调色、用笔是画牡丹的关键。尤其在用笔环节,我会手把手带着他们体验毛笔躺平、画出花瓣的感觉。”姜红升说,技巧易学,读懂绘画背后的文化内涵更难。在他看来,让外国朋友爱上中国文化,首先要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尝试中国画,好比打开了一扇窗,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姜红升说。
来自浙江万里学院国际学院的瑞娜,走进画馆的那一刻起,就特别兴奋,画馆四周挂着的中国画让她很着迷,得知部分作品是留学生独立完成的,瑞娜竖起了大拇指。
“我来自意大利,喜欢用毛笔画画,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瑞娜现场绘制的是一枚中国古钱币,在姜老师的点拨下,无论是线条轮廓处理、还是用色深浅,她都做得相当出色。“参加这个活动,我感觉很开心,也感受到了友谊,因为我们有机会坐在一起体验中国文化。”第一次来到宁波,瑞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喜欢宁波的一切,这里的人也很棒,希望能够再来宁波。”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体验活动,打破了“单向讲述”模式。由国际友人和留学生代表以画笔为语言,围绕宁波港、天一阁等历史地标及泥金彩漆等非遗元素,自主描绘与宁波相关的海丝文化故事,学员们在完成后署名并加盖本国国旗印记,以创作诠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活动尾声,学员们共同撑起绘有其原创牡丹的雨伞,现场展示“伞上牡丹”绽放之景,以具象化艺术传递世界与中国的文化联结。
在这次集体创作过程中,姜红升往往是现场查看、指导,也会悄悄去发掘一些有潜力的苗子,“有几位学生的中国画,展示出了较高的天赋。”他认为,艺术的审美与交流是一个共性的话题。
中国书画意象众多,为什么教外国人画牡丹?姜红升说:“因为牡丹是和平友爱、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这样的文化内涵更容易打动外国友人。”
记者 施代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