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海县跃龙街道的一处街角,新开的“游典模玩”模型店里,23岁的王乐骥正俯身指导顾客拼装一台机甲模型,动作娴熟得像在雕琢艺术品。作为宁海首家模型体验店创始人,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店主,用近十年的热爱与坚持,“拼”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业路。
1
模型不仅是玩具,更是立体艺术
走进这家约70平方米的店铺,仿佛踏入了一个微缩的机甲世界。玻璃展示柜里整齐陈列着万代、高达等知名IP的限量模型,墙面上《机动战士高达》的海报泛着怀旧的光泽。午后的阳光透过橱窗,在金属质感的模型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为店铺增添了几分科幻氛围。
“没有投入太多钱在店面装修上,我觉得这些模型本身就是最好的装饰。”王乐骥笑着说。他穿梭在店铺中,时而附身指导小学生调整机甲模型的关节角度,时而与成年玩家讨论喷涂技法。这个开业不到两周的宁海首家模型体验店,已成为当地手工爱好者新的聚集地。
王乐骥的商业模式并非单纯依赖产品销售。“我店里的产品价格其实和网店持平,利润比较低。核心价值不是靠商品差价盈利,而是打造一个沉浸式的模型文化体验空间。这里有专业的工具、系统的指导,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爱好者。”他指了指店内8个专业工位,其中两个位于二楼的工位还配备了喷涂设备,水口钳、砂纸、刻线刀等工具一应俱全。
“千万别把这里当成玩具店。”王乐骥的语气突然认真起来,“模型不仅仅是一个玩具,它更是一种立体艺术,一种生活方式。本地玩家少,我就培养玩家。我们这类店铺在杭州、广州等地已有较为成功的案例。”
他看着工位上正在体验拼装的孩子说:“曾有位阿姨带着读小学的儿子来体验,原本只想玩一小时,结果母子俩拼了整整一下午。我希望我的店能成为大家放松身心、发挥创意的乐园。”
2
从“不务正业”到创业变现
“选择这个行业更多是因为热爱,我觉得做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会让生活更轻松。”王乐骥的指尖轻轻拂过柜台里一台泛着金属光泽的高达模型,那是他高中时攒钱买下的绝版藏品。他告诉记者,开一家这样的模型店,是他从高中时就有的想法。然而,这条路上从未缺少质疑声。
王乐骥坦言,最初父母是反对的,“小时候,我就很喜欢这些模型。但是到了初中,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爸妈开始反对。”
中考前夕,母亲将他珍藏的模型当作“影响学习的玩物”扔进了垃圾桶。“那时候,家里火药味十足,我们经常吵架。我想通过玩模型来减压,但我母亲觉得我是在‘不务正业’,影响学习。直到高中,父母看到我把爱好变成收入来源时,态度才逐渐软化。”
王乐骥高中就读于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是建筑装饰专业的毕业生,但他并不确定是否要把建筑行业作为以后就业的方向。此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模型制作技能,开始通过网络接代工订单。“高中时,一个暑假最多赚过4000多元。所有制作技术都是网上自学,靠的是日复一日的打磨。” 那时候,王乐骥发现自己的未来或许不在建筑工地。
随着国产模型产业兴起,王乐骥敏锐捕捉到商机。在杭州积累了一年专业代工经验后,他带着10万元启动资金回乡创业。“店里在销售的许多模型是我从高中开始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那时候就开始在囤货了。”他轻抚着柜台里几款绝版模型,其中有的价格已翻了几番,“这些不仅是商品,更是我的青春。每一件都记录着这些年的热爱与坚持。”
面对当地模型市场的空白,这位年轻创业者有着长远规划,他计划推出模型教学、喷涂定制服务,并尝试与学校、社区合作推广模型文化课。王乐骥表示:“拼装模型能培养耐心和空间思维,我希望这里能成为宁海模型文化的孵化器。”
如今,他每天既要打理店铺,又坚持接单代工以维持资金流。“我觉得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谈及未来,他计划组建本地模型爱好者社群,举办拼装比赛,“就像拼模型一样,创业也要一步步‘拼’出来。”
记者 钟婷婷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