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评

接力施救,城市安全感满满

王军荣

7月7日傍晚6时,江北老外滩,一名中年男子跑步时突然倒地,失去意识。接到报警的民警祁欣火速赶到现场,只见倒地男子面色惨白,胸口已无起伏,呼吸骤停!危急时刻,祁欣拼尽全力按压,汗水瞬间浸透警服。一名年轻小伙冲进人群:“我有救生员证,能换我来吗?”几近力竭的祁欣让出位置,小伙迅速接力进行心肺复苏。最终男子成功获救,生命体征平稳!

7月10日《宁波晚报》

中年男子跑步时突然倒地、失去意识,这是心脏出现问题,急需施救。而懂急救的民警以行动救命,力竭之时,年轻小伙子接力。接力施救,让城市安全感满满。

这是一场成功的救援,体现的是城市的温暖,是城市安全感最生动的诠释。城市的安全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隐藏在每一个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身影里。无论是民警还是年轻人,都让城市安全感具象化。

突发这样的意外,如果仅有主动性,不懂急救,没有专业性作为支撑,就只能在边上干着急;懂得急救,却害怕担责、不敢主动上前,也是毫无意义。当主动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才是城市中安全感最坚实的基石,才能成为生死关头的“生命守护者”。

接力施救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蕴。善意与温暖一直隐藏在城市的细节和文明中,看似偶发的善举,实质上是长期以来城市文明滋养的结果。在这宁波,“乐于助人”是共识,“挺身而出”是常态。

城市安全感的背后,离不开制度与培训的支撑。城市安全感的构建,既需要个体的善意,更需要体系的保障。一边是急救知识走进校园、社区、企业,AED等急救设备在公共场所普及,触目可见;另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市民学会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就能够挺身。从这个角度看,城市安全感的提升,需要“硬件”与“软件”的双重发力,也需要制度保障与人文培育的相辅相成。

城市的急救场景不时上演,我们更能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这是城市给居民最好的礼物,也是城市文明最动人的模样。

2025-07-11 热点追评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3678.html 1 3 接力施救,城市安全感满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