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肿块太大没法手术?

“滴灌”+栓塞,医生通过介入治疗使得癌肿缩小一半

陈玉堂主任(右)在做介入治疗。

“三次治疗,肿瘤缩小了一半,真是想不到!”上周,一位76岁的晚期肝癌患者从奉化区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出院,经过先后三次介入治疗,原本失去手术机会的巨大肝脏病灶明显缩小。

以针代刀,将大手术变成小微创,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对于肿瘤病灶太大,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患者来说,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提供了多一种选择。自从浙江省肿瘤医院综合介入治疗专家陈玉堂常驻奉化以来,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凭借一根直径仅几毫米的导丝,他带领团队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化疗药物直接作用到病灶 甲胎蛋白指标不断下降

在奉化区人民医院的介入治疗室里,一台肝癌介入治疗正在进行中。这是一位76岁的女患者,她因为腹痛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已经是肝癌晚期。看了她的检查结果,不少肿瘤科医生都摇头:肝脏的癌肿直径已经超过10厘米,已经侵犯了胆囊;剩余没有被癌肿侵蚀的肝脏组织有明显硬化的情况,还出现了门静脉高压;虽然患者的身体其他部位暂时没有发现转移病灶,但无法手术,否则就算癌肿切除了,人却活不下来。

经过1个多小时的手术,介入治疗医生通过一根细细的导丝找到给患者肝脏癌肿供血的血管,先注入碘油堵住毛细血管,再根据血管大小陆续注入栓塞颗粒,给癌肿的血流“断供”,抑制癌肿继续生长。通过手术室外的监控屏可以清晰地看到,患者肝脏的癌肿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亮点,这说明栓塞药物已成功到位。

“晚期肝癌患者不能手术,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治疗方法。”奉化区人民医院介入治疗首席专家陈玉堂介绍,考虑到这位患者的癌肿太大,3个月前,他们先为患者做了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通过介入治疗把化疗药物精准深入到癌肿部位,通过48小时持续滴灌药物的方法实现精准治疗,同时让患者口服靶向药物。

20多天后复查,医生发现患者肝脏的肿瘤范围明显缩小,反映肝癌病情的指标甲胎蛋白从最初的7000多下降到3000多,这个结果使得几乎丧失信心的患者和家人重拾希望。

患者第二次住院后,陈玉堂主任为患者做了第一次肝动脉栓塞化疗,1个月后,患者肝脏的癌肿从直径10厘米缩小到5厘米,甲胎蛋白指标降低到40多。

“这次患者是来接受第二次肝动脉栓塞治疗,这次治疗堵住了第一次治疗没有覆盖到的一些微小血管,患者的癌肿有希望进一步缩小。”陈玉堂主任介绍,像这样的肝癌介入治疗,奉化区人民医院在过去一年中已开展了60多例。而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过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治疗后存活最长的时间超过10年。

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疑难肠梗阻患者慕名而来

阻塞供血血管以减少出血、打通梗阻段恢复肠道通路、对无法手术的癌肿进行介入治疗,这些是介入治疗主要的治疗领域。作为介入治疗方面的知名专家,浙江省肿瘤医院陈玉堂主任有着30多年从医经历,自2022年奉化区人民医院和省肿瘤医院签约,成为浙江省肿瘤医院宁波院区后,陈玉堂开始常驻奉化。3年来,他带领团队为不少全国各地的患者解决了疑难肠梗阻问题。如今,在奉化区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病房里,每个月都有从外地远道而来求医的患者。

一位家住北京的结肠癌患者,因为手术后黏连等原因,频频发生肠梗阻,患者的身体条件已经无法承受手术,医生无奈只有采取保守治疗。因为肠道不通,患者只能靠胃管输入营养液,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慕名辗转来到奉化求医后,陈玉堂主任用一根细细的导丝,一点点探索患者已完全被癌肿堵塞的缝隙。经过1个多小时的手术,终于打通了肠道的通道,随后通过一点点扩容,又用支架巩固了“战果”,帮患者疏通了一条“营养生命线”。一个多星期后,患者恢复了自主进食。

“上个月有两位从北京来的患者,这个月又有一位从广州来的患者,都是严重肠梗阻患者。”陈玉堂介绍,介入治疗创伤小,适用于一些身体承受能力弱,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除了晚期肝癌和肠梗阻患者,介入治疗还可以应用于肺癌的化疗栓塞、支气管动脉大出血的止血治疗、气管支架、血管支架放置、胃肠道肿瘤的灌注化疗等。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马碧幸

2025-07-09 “滴灌”+栓塞,医生通过介入治疗使得癌肿缩小一半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3310.html 1 3 晚期肝癌肿块太大没法手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