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800多只“夜精灵”!

“追光者”胡金波: 让家乡的萤火虫越来越多

胡金波和女儿胡瑄珂一起放飞萤火虫幼虫。

发光的萤火虫卵。

湿漉漉的草叶在暮色中凝结出青白,一旁的沟渠里河水静静流过。800多个光斑黏在玻璃壁上起伏,像深海里不安分的磷火。他们蹲下身,轻轻捧出盒底蜷缩的幼虫,一束束微光在手心苏醒,看起来比他们追过的星星还要闪亮……

7月6日傍晚,余姚市凤山小学教师胡金波和他的女儿来到郊野,将800多只宁波窗萤幼虫轻轻放生,期待它们早早蜕变成夜间飞行的可爱精灵。

今年入夏以来,宁波多个点位因被拍到萤火虫而突然爆火,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对胡金波这样不“私藏”坚持放飞并多年对萤火虫进行生态复育的“追光者”来说,见到宁波的萤火虫越来越多,无疑是欣喜的。正是怀揣着“让家乡的萤火虫越来越多”这样的朴素梦想,他和女儿开启了一段与萤火虫相伴的独特征程。

筹备9个多月的“野外放生”

为了这次放生,胡金波和女儿胡瑄珂已准备了9个多月。

从2024年9月开始,他们一起开始共同饲养萤火虫。10月初,萤火虫开始陆续交配产卵,到11月产卵结束,卵期持续到今年4月底。

2024年11月,胡金波家庭的“萤火虫的探秘空间”迎来了振奋人心的时刻——宁波体型最大的萤火虫之一“宁波窗萤”人工繁殖成功!

看着2000多粒晶莹的卵,胡金波和女儿满心欢喜,也深知接下来的责任重大。5月1日,2000多粒卵开始孵化,为了给萤火虫幼虫储备食物,他们一家外出找寻蜗牛的工作量直接翻倍,渐渐感受到了“抚养”那么多萤火虫幼崽的压力。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父女俩要化身 “守护天使”,每天悉心地给这些“萤火虫宝宝”喂食、喷水、杀菌,用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伴它们成长。

为了让这些暗夜精灵更有活力,他们做了精心准备和周密规划。首先在养殖中精选培育,最后挑选出具备良好的野外生存能力的萤火虫进行放生,确保存活率;其次,精心挑选放生地点,考察野外环境,为这些小生灵提供了一个安全、自由的新家。

7月6日,时机成熟了!萤火虫幼虫顺利进入4龄,具备了较强的生存能力。胡金波和女儿怀着激动又不舍的心情,将800多条宁波窗萤幼虫放归自然。

“让家乡的萤火虫越来越多”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萤火虫的生存环境遭遇了极大的破坏。我们小时候见过的萤火虫,现在很多孩子都已经不认识、不知道了。”作为中国昆虫学会永久会员、余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员,胡金波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让家乡的萤火虫越来越多”。

自2017年起,胡金波便一头扎进萤火虫的人工繁殖、人工饲养及野外放生研究中。他在学校里建设了“陆生萤火虫生态复育基地”和“水生萤火虫生态复育基地”,自主开发校本课程《萤火虫部落》,带领团队进行以萤火虫为载体的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并将自家的阳台、客厅、书房乃至楼道,精心改造成了一个个充满生机的萤火虫微型生态系统。

一时间,成千上万只萤火虫与胡金波一家共同生活,点点萤光点亮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也点亮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女儿深受影响,对萤火虫也产生了浓厚兴趣。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胡金波在萤火虫繁育技术上日益成熟,家中饲养的萤火虫存活率远高于野外环境。秉持着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他开始将萤火虫幼虫放归自然。寒来暑往,经过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目前已有上万只萤火虫幼虫回归自然,为家乡的生态画卷增添了一抹灵动的光芒。

盘盘“家底”,胡金波和他所在学校的“萤火虫部落”社团今年一共繁育了宁波窗萤、蕾氏萤、端黑萤、穹宇萤、大端黑萤、黄脉翅萤等多个种类16000条左右。他告诉记者:“一部分养在家里,一部分养在学校基地里。”

在今夏的时间里,胡金波还将陆续放生萤火虫,“下一次,应该是安排放生‘水生萤火虫’幼虫了。”他希望,以后有更多人加入到守护自然的行列中,共同为家乡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让那一抹抹灵动的光,在宁波的夜空下永远闪耀。记者 滕华 实习生 陈佳文 文/摄

2025-07-08 “追光者”胡金波: 让家乡的萤火虫越来越多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3110.html 1 3 放飞800多只“夜精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