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如何选对专业和学校?怎样科学分配“冲稳保”?7月2日,2025年宁波市城区中职(技工)学校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热闹开场。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人社局携全市21所中职(技工)学校招生负责人组成“专家团”,就家长及考生关注的特色专业、升学通道等问题展开面对面解读。
升学“新赛道”
“综合高中班”成香饽饽
上午9点不到,不少家长及考生在各个学校展台前驻足比对,聚焦分数段、专业特色的讨论声不绝于耳。“综合高中班”成了现场热议词,相关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
“到底该咬牙冲民办普高,还是选职业教育?”钱女士陪着大女儿早早来到咨询会现场,转了一大圈,也翻看了不少学校宣传单页,仍是犹豫不决。她说,女儿中考成绩560分,读公办普高可能有一定难度。她从其他家长口中了解到,入读“综合高中班”的学生第一学年学习普高课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参加职业类体验课程,便于为未来学习方向的选择做准备。一学年后,女儿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兴趣自主选择普高或中职教育。这是一个好机会,但她不确定孩子能否适应这样的学习节奏。
与钱女士不同,蔡女士和儿子丁同学则带着明确目标而来,母子俩在设有“综合高中班”的学校展位前反复核对报考代码。“我就想报综合高中!”卡在中考临界线的丁同学,想给自己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冲刺心仪的大学。看着孩子这么有斗志,蔡女士也非常欣慰。她笑说:“孩子自己有规划,当家长的当然全力托举。多一个选择,孩子未来就多一份可能!”
“综合高中班”以打通普职教育壁垒的创新模式,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融通桥梁。自宁波去年启动试点以来,城区开办“综合高中班”的学校从3所扩增到7所,计划人数也从610人增加到2192人。这一扩张速度,足以证明它的超高人气。
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首批入读“综合高中班”的学生即将完成一学年学习,相较于传统单一教育模式,他们在成长路径的选择上展现出显著特点,如目标规划更清晰,主动性更强等。从目前情况看,仍有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继续参加普高教育,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分流参加高职考试。
不盲目追求“一分不浪费”
科学分配“冲稳保”
中职(技工)学校的专业门类丰富多样,常常让家长和考生“挑花眼”。怎么样科学分配“冲稳保”?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招生就业与对外交流处主任倪小凡老师建议,不少家长存在“一分不浪费”的填报心态,但其实高分就读反而能在班级中形成竞争优势,更利于学习进阶。她建议家长不必过分纠结分数、位次,理性看待梯度选择,合适的教育比单纯的分数匹配更重要。
“普通高考、职教高考、国内专升本或海外本科等,不同的升学路径,对应的准备策略和学校选择截然不同。”宁波外事学校招生与合作交流处主任赵钰子建议,家长及考生要结合学生兴趣特长、学习能力和家庭规划,选择最适合的发展路径。在筛选备选学校时,建议优先考察学校的升学指导体系、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与个人发展目标的契合度,为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多位学校招生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提到,中考志愿填报环节中,梯度化策略的科学设置至关重要。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将录取分数线略高于自身成绩、有望冲刺的心仪学校放在前列;与自身实力匹配、录取把握较大的学校作为“稳”的保障;最后用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确保能被录取的学校兜底。志愿填报顺序应避免出现“高分院校在后、低分院校在前”的倒挂情况。
宁波市教育局职教处楼杰老师也针对志愿填报细节,给出“三个谨慎”的实用建议,包括考生需自主填报志愿,他人不得代填且录取结果不可更改;中职(技工)院校录取由宁波市教育考试院统一完成,勿信学校单方承诺;主动放弃录取的考生将无法再次通过宁波市中招系统录取,也丧失在宁波注册高中学籍资格,均需谨慎对待。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章斌立 胡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