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村送气女工的十年坚守

周雪艳在送煤气。

清晨7点,鄞州区咸祥镇威达煤气站的仓库里,36岁的周雪艳熟练地将8个15公斤重的煤气瓶搬上三轮车。周雪艳是东郊街道辖区企业宁波美气多燃气服务有限公司的职工,在燃气配送行业已有十个年头了。

她负责的是塘溪镇童村、新勇、芝山等村1200户人家的送气工作,其中有不少孤寡老人,山路蜿蜒,最远的芝山村,距离站点近20公里,三轮车需颠簸一小时才能抵达村口。对于这片被群山环抱的村落,周雪艳的三轮车不仅载着煤气,更载着老人们的日常炊烟。

1

流水线女工变身

山乡“煤气玫瑰”

2014年,周雪艳的人生轨迹因父亲的一句话而改变。此前她在服装厂和印刷厂的流水线上度过了七年,重复的机械劳作让她想要有个改变。

“女儿,跟我送气吧,乡里乡亲都需要人。”父亲的提议像一颗石子,投进她平淡的生活。起初,亲友不解:“一个女的扛煤气瓶,吃得消吗?”质疑声没有让周雪艳动摇,她反而下定了做这份工作的决心。

起初,她利用周末跟着父亲送煤气。山间道路曲折,三轮车颠簸前行,车上的煤气瓶相互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随着父亲渐渐老去,周雪艳毅然从父亲肩头接过了这份责任。

芝山村的配送路,是她每天必须攻克的“堡垒”。车行至半山腰,便因崎岖的路况难以继续前进,她只能深吸一口气,蹲下身,双手紧握煤气瓶两侧,咬着牙缓缓起身,将瓶稳稳扛在肩头。最偏远的王大爷家,单程需要步行12分钟。那条布满碎石与杂草的山路,她不知走过多少回。“第一次扛着瓶进去,肩膀磨出了血泡。”她笑着回忆,“现在好了,练出了‘铁肩膀’。”

2

20位老人的“专属管家”

“周师傅,可算把你盼来了!”独居的张阿婆颤巍巍打开门。周雪艳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麻利地将煤气瓶搬进厨房,仔细检查减压阀、连接软管,直到蓝色火焰“噗”地蹿上灶台,才长舒一口气。

“阿婆,减压阀我给您换了新的,用完记得关总阀。”临走前,她又嘱咐老人。

送煤气的路上也充满了危险。有一次,周雪艳在途中被逆行车辆撞上,受伤严重,休养三月有余。住院期间,电话不断,她为用户们一个个安排事宜,解决问题。

女性的身份,让周雪艳对用户的关怀多了一份独有的细腻。有时候送气到熟悉的老人家附近,她会顺便过去看看,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孤寡老人,她把煤气送到后,还会顺手帮老人换了家里的水龙头。

“这些都是举手之劳,我想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周雪艳用两个多月时间,摸排记录下服务区内孤寡与行动不便老人的地址与用气需求,制成专门的表格,对她而言,这些不过是“顺手小事”。

周雪艳的付出,得到了温暖回应。在新勇村,有位88岁的周大爷行动不便,但是每次周雪艳送完气,老人都会给她倒一杯水,让她喝完再走。这让她觉得非常暖心。

3

寒夜救人!默默守了40分钟

2024年1月的一个冬夜,周雪艳送完最后一瓶气时已近9点。途经童村隧道时,她发现一辆电瓶车倒在路边,车主趴在地上呻吟。

一天的疲惫瞬间被抛诸脑后,周雪艳急忙刹车,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伤者浑身酒气,额头的血正往下淌,嘴角还残留着磕碎的牙齿。周雪艳蹲下身查看,迅速拨通120,又根据伤者模糊的指引联系上家属。

寒夜里,她陪着伤者等了40分钟,直到家属和救护车赶到。当伤者家属送来写着“助人为乐 乐善好施”的锦旗时,她只是腼腆地说:“换作谁都会这么做的。”

十年配送下来,同事们笑称周雪艳是“山路上的活地图”,哪个拐角有陡坡,哪户人家的门不好开,她都烂熟于心。“我是本地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只是做着一分平凡的工作,力所能及地为老人们做一点事情。”周雪艳质朴地说。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程凌霄

2025-07-02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2003.html 1 3 一位山村送气女工的十年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