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榕江是为了做‘村超’志愿者,没想到遇到了洪水,现在我想继续留下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6月29日晚,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来自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的退休教师陈忠裕说。
这两天,因为媒体的报道,陈忠裕在贵州榕江做志愿者的事情被很多人知晓,认识陈忠裕的人会说:“那位很有故事的老师,又有新故事了。”
1
榕江洪灾中,一位宁波志愿者的日记
陈忠裕是一位老党员,有记日记的习惯。在6月28日、29日两天的日记中,他记录下了贵州榕江受洪灾影响、当地居民积极自救,以及全国各地人民爱心物资源源不断送达的情况。
昨天(6月27日)晚上,我一夜难眠,心系灾区人民,他们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24日晚上,县城一楼的店铺被淹了,因为水位急速上升,他们连抢救(物资)的时间也没有,十几分钟内,洪水从地面直上二楼。一楼一下子全淹没了。
洪灾面前,榕江人民在政府的领导下,各社区居民都组织起来,有的清理街道淤泥,有的帮居民打扫卫生,有的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然后进行分发。
在我的多次要求下,28日上午,卧龙社区居委会杨主任最后答应让我们去参加卧龙社区负责的来自全国各地物资的装卸工作。
28日,陈忠裕和大家从上午8点多,一直干到下午。
他看到了一辆辆装满物资的大车,带着全国人民的爱心从各地奔赴而来,车里装着矿泉水、面包、方便面、衣服、棉被、各种蔬菜等。
“卸下一车又一车,大家都很有干劲,每个物资箱,大家都小心轻放,堆码整齐,这样便于接下来各街道村子来装载去分发。”陈忠裕说。
令人揪心的是,当天下午5点多,榕江洪水又一次暴涨,7分钟内就把前几天刚清理出来的街道给淹了,街道小巷又是一片狼藉……
29日上午,陈忠裕和同样因为做“村超”志愿者而留下来的徒弟庄云丽一起,继续去做装卸工,除此之外,他们还做了手工馒头,送给大家吃。
“小庄是做馒头的高手,她先和好面,因为醒面要几个小时,我们就先去做一会装卸工,然后看看面发的时间差不多了,再回来做馒头。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蒸了两锅馒头,用塑料篮子送到了仓储点……”陈忠裕说。
在分发馒头的过程中,贵州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陈忠裕。视频中,陈忠裕说,他看到了贵州榕江人民在灾害面前的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表现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说着话,想起这些天亲眼看到的种种画面,陈忠裕不禁有些哽咽。
日记中,陈忠裕写道:“没想到我们只做了那么一点点小事,也受到了贵州人民的肯定和赞誉,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如果有需要,我们还会去做的。”
2
这是他到贵州做志愿者的第三年
其实,陈忠裕不是因为此次洪灾而去榕江做志愿者的。
早在6月3日,他就已经到达榕江了。原本,他是去担任当地“村超”志愿者的。而且,这已经是他在贵州“村超”做志愿者的第三年了。
“2023年,我刷到了贵州‘村超’的短视频,因为我本身喜欢体育,又学过中医,想到了村民们踢足球,肯定会有伤病发生,就联系了发视频的博主,然后去了贵州省榕江县的车江村,成了‘村超’志愿者,帮助受伤的村民、球员处理伤病。”
因为小时候的机缘巧合,陈忠裕学过针灸,工作以后,又考出了“中医针灸师”高级证书、康复理疗职业能力测评证等证书。2022年退休后,他还去湖南中医药大学做了两年多时间的旁听生,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方面的知识。
在贵州,他会用按摩、针灸、艾灸等理疗手段,为“村超”赛程中受伤的村民处理各种问题,也会为当地社区居民和村民提供理疗服务。在贵州榕江,认识陈忠裕的人不在少数。
3
他曾在万米高空救过人
陈忠裕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上一次他被媒体集中报道,是在2019年10月。
那一年的国庆假期,陈忠裕随团去俄罗斯旅游,10月7日那天,他乘坐由莫斯科飞往杭州萧山的航班返回。
10月8日凌晨,飞机广播里传出急促的声音:“飞机上有没有医生?我老公身体不好,现在情况很危险……”
陈忠裕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病人的方向走去。“陈老师,你最好不要去,弄不好要出人命的。”他的身后,传来团友善意的提醒。
但陈忠裕还是来到病人面前,当时,已有一名女医生在给病人检查。点穴、针刺、挤血……在女医生的帮助下,陈忠裕用他掌握的中医针灸急救术将病人抢救过来。
于是,“宁波老师万米高空救乘客”的故事,成了2019年10月的一个热点新闻。
“看到别人有危难,我没有想太多,先出手再说。”这是当年,陈忠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
如今,他依然是这样做的。
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