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优秀共产党员丁宁:

扎根泥巴滩涂17年 为乡村筑建“共富路”

丁宁

滩涂泥玩乐园。

当无人问津的“空心村”成为农文旅热土、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乡村创业就业,这是扎根乡村17年的丁宁最开心的事。

作为宁波象山县环蟹钳港片区“乡村CEO”、市优秀共产党员,丁宁说:“乡村需要年轻人的奉献,也能成就年轻人的梦想!”

1

如何激活泥巴地里的“流量”?

6月27日,在象山县环蟹钳港片区的茅洋乡旅游党群服务中心,丁宁为前来参加暑期青年入乡实践的一批“乡村CEO”学生作入村培训。

“现在的蟹钳港片区乡村已经不是你们想象中的乡村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运营打造引流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产业,乡村振兴发展蒸蒸日上……”丁宁以自己运营的乡村为例,为大家描绘美丽乡村蓝图,激起青年学子浓厚的兴趣。

丁宁是一名85后,2016年开始进驻蟹钳港片区乡村运营。一开始他们团队的“根据地”只有一个茅洋乡,这里一没土地、二没客流、三没主导产业,有的只是一片泥巴滩涂,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也因此,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发展。

如何激活乡村资源,让村民增收致富?丁宁走访茅洋乡后认为,只能靠海吃海,做大农文旅。他发现海边小海鲜多,村里还有不少闲置农房,鼓励村民打造渔村民宿、小海鲜餐饮是很好的生财之道。

但是想让更多游客走进乡村,仅仅有民宿和餐饮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游玩项目。于是丁宁的运营团队着力打造赶海休闲体验引流项目——蟹钳港海花里滩涂泥玩乐园。

丁宁及其团队开发“赶海体验”“滩涂生物多样性研学”等项目,配套设计潮汐时刻表、安全防护设施及科普手册。经过一段时间运营,蟹钳港海花里滩涂泥玩乐园单日最高游客接待量达3000人次。还吸引了浙江卫视“跑男”节目组来做节目,滩涂泥玩成了网红项目。

引流项目运营起来,客流不断增加,村里的民宿、餐饮生意也好起来了。最先开民宿的村民石师傅,客房天天订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其他村民看到了商机,也坐不住了,一时间村里家家户户都将闲置农房用于打造民宿。

丁宁在大学学的是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村民不懂建筑美学,他挨家挨户指导,让民宿建得更加漂亮。

“我家原本废弃了20年的老宅,出租都没人要,现在打造成民宿,客人源源不绝。民宿已经成了我们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村民张师傅说,“丁宁一开始建议我将这破败的老宅打造成民宿,我还不理解,后来看到别的村民办的民宿很快赚钱,我也赶紧请他帮忙设计指导。”

丁宁说:“村民思想比较传统,没有运营经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做工作,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他们才会相信我们。”

2

去年创造1.37亿元农文旅产值

由于丁宁和团队乡村运营的成效显著,象山县政府于2023年将丁宁运营的蟹钳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升格为县级国有企业——宁波景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将运营范围扩大到环蟹钳港片区的茅洋、新桥、泗洲头、定塘、晓塘等5个乡镇。

片区扩大后带来了更多的乡村资源,可整合、可发展的空间更大,但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了做好片区运营工作,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团队中的党员冲锋在前,攻坚克难。

丁宁及其团队打出引流“组合拳”,在蟹钳港片区5个相邻乡镇分别挖掘打造了14个特色业态,并将其“串珠成链”,共享蟹钳港统一IP和公共服务。

比如,在茅洋乡花墙村做“滩涂泥玩中心”,在白岩下村打造玻璃栈道项目;在泗洲头镇金家岙村引入“龙溪峡谷漂流”;在新桥镇西海岸片区打造“滨海休闲度假营地”……村民则以渔家风情为特色,打造主题民宿客栈,小海鲜特色餐饮等抓住客流红利。

2024年蟹钳港茅洋乡片区乡村引流达122万人次,创造了1.37亿元的农文旅产值,整个蟹钳港片区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村民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比如花墙村总共上百户村民,开民宿的就有70家,片区各乡镇通过业态互补,长年保持客流量,民宿入住率达95%。

3

17年扎根乡村,先锋引领村民共富

想运营好乡村,首先要热爱乡村,这就需要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丁宁在公司成立了茅洋乡旅游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定期开展党员学习和志愿服务活动。

每个月带领党员志愿者在村里开展“家园日”垃圾清扫活动,参加“村民说事”活动,倾听村民建议和意见,为村民排忧解难。

去年,丁宁趁雨污设施改造之机,为村里争取了管道燃气进村项目,让“民宿村”用气更安全。为让用惯了瓶装煤气的村民能够接受这一“新鲜事物”,丁宁挨家挨户做工作,当面解释使用管道燃气的好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得到顺利推进,为接下来乡村农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去年5月,有投资人想到乡村创办“非遗”体验馆,便向丁宁咨询。丁宁帮投资人实地走访寻找场地,最后看中了一处有着150年历史的废弃的晚清时期建造的四合院。这四合院虽然废弃,但一查问得知产权涉及5户人家。

为了推进项目落地,丁宁与村干部一起跟每家户主取得联系,并多次走访协调,最终促进了项目实施。

“想不到3个月时间,场地就搞定了,使我的创业项目能够很快落地,多亏了‘乡村CEO’的努力。”“非遗”活化体验馆项目主理人王雪娇说,丁宁团队与村干部多次协调,让她十分感动。

丁宁在读大学时,就开始通过社会实践涉足乡村运营,他先是在江北慈城,后来到奉化溪口、大堰,2016年来到象山蟹钳港片区,如今运营项目进一步扩大。一路走来,唯有对乡村的热爱才得以坚持。

丁宁说,乡村运营不是“一阵风”,而是“一辈子”。17年的摸爬滚打,给他最深的体会是乡村运营不是简单的“装修房子、拉来游客”,而是要当“翻译官”——把城市的需求“翻译”成乡村的供给,把乡村的资源“翻译”成发展的资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带领我们的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发扬先锋模范作用,为未来乡村发展打造样板,探索经验,带动更多乡村振兴。”丁宁说,现在,他们的团队正在编写《乡村运营实用案例手册》,把运营经验提炼成可复制的案例教程,推广到更多更广的乡村土地上。

对于未来,丁宁表示将带着更多年轻人扎根乡土,让每个村庄都能找到自己的“正确打开方式”,让“共富果”结满乡村每个角落。记者 陈善君 张晓曦

通讯员 冯航飞

2025-07-01 市优秀共产党员丁宁: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21852.html 1 3 扎根泥巴滩涂17年 为乡村筑建“共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