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农人”斯双双:

你对土地真诚 土地必有

斯双双深耕草莓种植。

这几天,在位于奉化区岳林街道周家村的奉化区爽爽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在清理草莓藤,这也意味着草莓季结束。回首这个草莓季,农场主理人斯双双坦言:“收获还可以,虽然竞争激烈,但总归是一年比一年好。”

斯双双是岳林街道斯张村人。2017年,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家乡从事农业。如今她和父母经营着一个面积达545亩的农场,种植了草莓、小番茄、水蜜桃、火龙果、红美人等经济水果,并结合采摘体验、亲子研学等活动,开拓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放弃读研,返乡深耕农业

为什么会从事农业?斯双双说,其实自己是“农二代”。原来,她的父母之前是蔬菜种植大户,在奉化岳林街道种了200多亩蔬菜。也因此,她报考了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大学毕业时,在面对继续读研还是返乡创业时,她考虑再三,选了后者。“那一年,我父母决定不种蔬菜了,如果我能回来,就去流转更多的土地。考虑再三,我决定回来。”斯双双回忆说。

“读了这么多年书,还要回到农村做农民”“一个女孩到农村,能做什么”……听说斯双双要回到村里做农业,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之间传出了不少质疑。

但是,斯双双没有受这些质疑影响。回到斯张村后,她和父母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牵头、协调下,流转了当地545亩零散土地。

2019年,奉化区爽爽家庭农场正式开始运行。其中345亩种上了草莓、小番茄、水蜜桃、火龙果、红美人等经济水果,还有200亩和种粮大户合作种植了水稻。这些年来,农场已持续投入3000余万元。

提高草莓品质,推向全国市场

草莓是奉化知名的水果,经济效益较高。在斯双双的计划中,种好草莓是重头戏,不仅要让奉化草莓走向宁波,还要走向全国。因此,在农场里,草莓种植面积有50多亩,草莓基质育苗基地也有15亩多。

斯双双深知,种好草莓绝非易事,不仅要升级奉化传统的草莓栽培技术,更要对标全国。因此,她虚心向宁波市农科院和浙江省农科院的草莓专家请教,成功探索出一条用基质代替泥土,以高架基质栽培大棚草莓的新道路。

走进草莓种植大棚,记者看到草莓种植在离地1米多高的架子上,这样采摘不用俯身,降低劳动强度。同时,种植环境整洁,适合观光采摘。

斯双双还在省、市、区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了宁波市草莓种质资源圃。如今,基地里有60多种草莓品种。为了整体提高奉化草莓品质,帮助农户增收,她低价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资源,并免费提供技术培训。

这次,斯双双透露了一个好消息:适合快递的草莓新品种有望在今年年底上市。她介绍说,目前奉化在种的草莓,因为果实较软,基本不适合快递,这样也就无法卖向全国,无法扩大销售量。为此,她和专家一起攻关了6年。

打造农场品牌,带动村民共致富

偌大的一个农场,长期聘请的只有2名技术总监、8名工人,其他都靠新设施、新技术。“要做就做有科技含量的‘智慧农业’。”斯双双引进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24小时全自动精准滴灌,病虫害检测系统代替人工日常巡视,大幅度降低农药使用频率,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着农场里温度、湿度、光照度等一系列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就会及时预警,有效减少人工巡视频次。

除了前端的农场管理,近年来,斯双双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后端的销售上。“目前农场基本稳定了,接下来,我会尝试开直播、拍视频,多方式多渠道销售农产品,打造农场品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斯双双和团队的努力下,近两年,爽爽家庭农场的营业额不断增长,并带动村庄附近80余户农民增收。

9年农业做下来,曾经细皮嫩肉的斯双双,黑了、瘦了。她坦言,曾经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但幸亏还是咬牙坚持了,“你对土地真诚,土地必有应答。”

对于未来,她表示会继续深挖草莓种植,同时做好三产文化赋能,让游客来到农场,既能吃到好吃的草莓,又能看到新奇的草莓,体会到农业带来的乐趣。

记者 贺艳 通讯员 刘佳文 文/摄

2025-05-20 90后“新农人”斯双双: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4847.html 1 3 你对土地真诚 土地必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