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多地已入夏

宁波呢?

雨水过后,路边树丛中冒出的小花。

立夏一周有余,入夏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

“看得见”的时间

我们于5月5日进入立夏节气。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新的一周(5月12日-5月18日),我们将经历“蚯蚓出”“王瓜生”带来的万物并秀的景象。

所谓“蚯蚓生”,是指原本深藏于阴暗潮湿土壤中的蚯蚓感知到天气转暖,纷纷钻出地面,就像《历解》中描述的“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蚯蚓虽小,但通过它们的活动踪迹,人们不仅能察觉到气候的微妙变化,更像是得到某种号令,就像《农政全书》中记载的“蚯蚓出,可耕矣”,蚯蚓已经松完土,松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

以虫观土,是千百年来农人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中总结出的农事智慧。

所谓“王瓜生”,是指葫芦科藤本植物王瓜每年会在此时迅速攀爬生长,诚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的“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

《四时纂要》中记载了王瓜的生长周期,立夏生,芒种熟,而这个生长周期也恰好对应了江南的梅雨季节。在一些地区,人们至今仍保留着立夏时节观察王瓜藤蔓长度的习俗,藤蔓每长一寸,便预示着夏日的炎热又增添一分。

倾听蝼蝈鸣唱,细看蚯蚓松土,轻触王瓜藤蔓……立夏的物候流转间,我们清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夏天在哪里?

夏天已经走到哪里?

中国天气网在5月9日推出的“全国入夏进程图”中提到,自5月5日进入立夏节气后,冷空气影响主要集中在北方,长江以南地区暖热持续,夏天的版图呈东西横向扩张,湖北、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纷纷投入夏的怀抱,入夏进程明显快于常年同期。

从我省来看,台州、丽水两地已于5月9日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季(以下简称“入夏”),金华也在5月10日入夏;杭州也于5月11日发布消息称,将于5月12日入夏。

那么,属于我们的夏天呢?

市气象台在5月11日发布的预报中提到,5月12日到13日,我市会是晴到多云的好天气;在偏南风的吹拂下,上述两日的最高气温会再上一个台阶,来到28-29℃,体感会有些闷热。

不过,从预报看,这两天昼夜温差还是比较大的,在10℃以上,早晚微凉,可以多加一件薄外套。

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从整体天气形势看,5月13日到16日,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配合新一股冷空气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降水又会发展增多。

5月14日,笼罩在我市上空的云系开始增加,最高气温也将蹿升至32℃上下,初夏的气息变得更加明显。5月15日起,影响我市的雨水会频繁现身,预计会一直持续到5月18日。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5月14日夜里到15日的降水过程,可能会伴有短时强降水、强雷电和局部地区的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目前来看,雨水对气温的影响有限,最高气温在30℃附近徘徊,最低气温也将稳定在20℃以上,体感的潮湿和闷热或将更加明显。

通常来说,当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且后续天气稳定,我们就将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天。从目前的预报看,夏天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风雨“解密”

市气象台在5月11日发布的预报中提到,5月13日到14日,我市沿海海面有8级-9级偏南大风。而在新的一周(5月12日-5月18日)里,我市的风力也要比平时“猛”一点,维持在3-4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好奇:春天的风为什么会这么大?

事实上,我国一年四季都会受到大风影响,其中,春季出现大风的概率最高。这主要因为风是空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的,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快。春季是大气环流调整的季节,冷暖空气激烈对峙,产生了很强的气压梯度,从而极易产生大风。

除了大风,近段时间的雨水出没也有些频繁,不止一次听身边的人疑惑:是不是已经入梅了?

所谓“梅雨季”,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天气,此时恰逢江南梅子黄熟,因此常被叫做“梅雨”或“黄梅雨”;又因为雨下得频繁,空气潮湿,再加上温度又高,物品、用具很容易发霉,因此也常被叫做“霉雨”。

由此可见,眼下的雨下得“还不是时候”。通常,我市要等到每年6月12日左右才会进入梅雨季。

记者 石承承 文/摄

2025-05-12 省内多地已入夏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3335.html 1 3 宁波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