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斌

智慧灌溉为犁 “种”出更多好企业

人物名片 张育斌,宁波财经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入选浙江省“院士专家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

在宁波财经学院实验室与耀峰节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峰公司)车间之间,张育斌的脚步从未停歇。

作为宁波市首批“科技副总”,他将高校科研的严谨与企业创新的务实深度融合,以智慧灌溉技术为支点,撬动传统制造企业的蜕变。

日前,记者走近这位科技先锋,聆听他如何用技术“解渴”现代农业,以产教融合赋能中国智造。

一场灌溉引发的

科研革命

“喷灌不该只是‘手动浇水’,而应是农田的智慧神经网络。”谈起科研方向的转变,张育斌回忆起多年前的一幕。

硕士攻读自动化专业的他,在一次桃园基地考察时与节水灌溉结缘——当看到果农顶着烈日手动操作老旧喷灌设备时,他萌生了“喷灌的未来应该是自动化全场景应用”的想法。为此,他毅然转向智慧农业研究,攻读博士期间专注节水灌溉技术,此后十余年的科研道路也始终围绕着智慧农业产业工程领域展开。

与耀峰公司的结缘则更具戏剧性。2022年12月,在一场宁波市农业技术研讨会上,张育斌关于阀门仿真的报告吸引了耀峰公司“第二代”掌门人张峰的注意。

当时,张峰拿着产品图纸直接找到张育斌表示:“我们的电磁阀卡在延时难题上很久了。”二人一拍即合,就专业性难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正是这场“技术急诊”,开启了校企合作的序幕。

2024年,宁波市科技局牵头出台《宁波市深化“科技副总”工作实施方案》,鼓励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乘着政策的东风,张育斌与耀峰公司的合作愈发紧密。

作为一家拥有50余年历史的宁波本土制造企业,耀峰公司正面临从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转型阵痛。而张育斌带来的数字孪生技术和智慧农业系统,恰似一剂精准的“强心针”,为耀峰公司注入全新的源动力。

让中国阀门装上“智慧大脑”

“当前市场主流的电器阀分为四大类,各有一套控制系统,就像手机充电器一样互不兼容。”张育斌形象地道出行业痛点。

传统阀控器通用性差、抗堵性弱、寿命短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智慧农业的普及。

为此,张育斌带领几名师生组建攻关小组,将学校实验室的仿真建模与企业车间的实测数据结合,耗时数月研发出无线智能阀控器——这款仅手掌大小的设备,通过通用屏幕连接云端,让不同阀门实现“一机控百阀”,灌溉响应速度与寿命都得到显著提升。

在耀峰公司鄞州灌溉示范基地,这项技术已开花结果: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云端系统自动生成灌溉方案,阀控器精准执行指令。

“以前巡田靠脚,现在‘看屏知旱涝’。”张育斌展示着示范基地数据。该成果助力耀峰公司斩获2024年中国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开展科技副总行动,耀峰公司与宁波财经学院实现了校、企、人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并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2024年底,双方联合研发阀门控制器1套,攻克现有市场主流的四类电器阀的控制器不通用问题;建成智慧农业平台1个,鄞州、宁海等灌溉示范基地3个,面积近500亩。

从代工企业成功转型为自主品牌企业,耀峰公司的产品线从制造类产品扩展到产品、智慧系统、工程示范应用,研发创新周期进一步缩短。

构建产教融合创新生态圈

站在耀峰公司“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前,张育斌勾勒出未来蓝图:企业3-5年内搭建起国家级技术平台;组建中国节水技术协会宁波分会,串联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更让他自豪的是“清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两年按企业需求“点对点”实训,毕业即可达到工程师水平。

“通过校企联合方式培养的专业人才,毕业即可实现对口就业。有的学生深度参与过阀控器研发,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订了。”谈及培养模式的发展潜力,张育斌信心满满。

对于个人规划,这位“双肩挑”的科技先锋目标清晰:继续深耕阀门系列化研究与数字孪生平台开发,组建节水灌溉技术团队,孵化更多强大的制造业企业。

张育斌既是高校教师,也是企业副总;既要突破技术壁垒,更要培养创新火种。正如他常说的:“科研论文应该写在田间地头,智造未来必须校企携手。”

记者 施文 实习生 陆锦骏

2025-05-09 张育斌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2929.html 1 3 智慧灌溉为犁 “种”出更多好企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