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立夏散记

AI生成图

□安殷

胸挂三茶蛋,腕中彩线拴。垂髫常忆起,斗蛋几多欢。

二十四节气中,立夏最称孩子的心了,有得吃,也有得玩。

那一年,老妈来我家帮忙带孩子,女儿那时刚上幼儿园,老妈负责每天的接送。立夏的早晨,老妈准备了茶叶蛋,我吃了。我去超市买了细豌豆,但超市里没有软菜(君踏菜),想必老妈会去菜场买的。据说吃软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那天,宁波的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吃了说是能“脚骨健”——腿脚有力,身体康健。

一大早,我看见老妈在给女儿编立夏绳,妈开始要用三色绳,我说用七色吧,反正家里有的是彩色的细绳,寓意也好,于是女儿起床后两个手腕上都系上了立夏绳,胸前挂着了立夏蛋,寓意是“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胀厌食症,会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而用五色丝线为孩子系在手腕上,称“立夏绳”,也是同样的寓意。

我笑着问老妈,要不要给女儿称一下体重?因为民间有立夏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也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因为家里没有体重计,这项就作罢了。

吃的茶叶蛋,也不是普通的蛋。是用红茶或核桃壳煮蛋,称“立夏蛋”,老妈是用核桃壳煮的,另外也加了点去年的绿茶。核桃肉,老妈已经捣碎后加入芝麻和冰糖,做成芝麻核桃馅,每天都让我们吃上一勺子,说是补脑。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时应该进补。

民间说法,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就认为吃了蛋,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记得我们小时候有拄蛋的习惯,上学时老妈会准备好各种蛋。到校后,便三五成群,开始拄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拄蛋头,蛋尾拄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如果自己的蛋比别人的硬,把其他蛋拼碎了,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自己被拄碎了,没关系,剥开吃掉。那时候,鸡蛋能敞开吃的机会不多,立夏那天是个例外。遇到过有人耍赖,用木头做了个蛋,外面漆上红漆,所向披靡!最后被戳穿时,集体鄙视之!

那时我们拄的蛋,除了鸡蛋,还有鸭蛋、鹅蛋。现在更夸张了,女儿说她们班有个男生拿来了鸵鸟蛋——巨无霸!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因为带壳的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里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菜还有苋菜黄鱼羹,俗称吃“立夏饭”。那天的晚饭,老妈果然准备了乌笋、软菜,吃的是豌豆糯米饭。

有一年的立夏,恰逢周末,我带女儿回了老家。看到院子里的朱顶红全开了,而蜀葵花则含苞欲放。中午母亲果然又准备了蚕豆糯米饭,在里面还放了点咸肉,米饭喷香,略带咸味,真是好滋味。除了常规的茶叶蛋、乌笋和软菜羹,居然还有田螺,用雪菜汁烧的,很多年没吃过了。母亲还买了桑葚和樱桃等应季水果,看来还是乡下更重视立夏。

吃完午饭,我好好地睡上一觉。起来后,到处溜达。老家的田地还在种植粮食,很多水田里已经插好了秧苗,一片嫩绿色,煞是可爱。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种田大户们盼望着能下几场雨。古代把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我又到江边走了走,看见芦苇刚抽芽,青青的,像个嫩嫩的小村姑。

于是有了这样的打油诗:

朱顶开时久,葵花乍显红。

微咸蚕豆饭,乌笋绿螺清。

长睡因多雨,闲心喜畔行。

暮云回顾处,唯见小葭青。

2025-05-08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2614.html 1 3 立夏散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