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07件

海曙法院守护创新的“源头活水”

处理侵权产品。

从传统出版物版权保护到新业态新领域的产权保护、从商标权到实用新型专利、从商业秘密到非遗传承……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是助力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海曙法院坚持贯彻最严保护原则,重拳打击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用法治硬实力撑起创新软实力。

审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07件,判决罪犯152人(含两家公司),罚金共计1500余万元,80%以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民事赔偿部分在判决前达成和解……2020年到2024年,海曙法院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答卷。

亮剑!为创新发展注入“司法动能”

今年4月,海曙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

案件中,被告人戈某在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通过淘宝店铺销售假冒“PEACEBIRD”注册商标的服饰,累计销售金额达180余万元,非法获利20万元。2024年12月10日,民警在其仓库内查扣了带有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的服装1964件,货值37万余元。案发后,戈某赔偿了商标权利人的损失并取得了谅解。

公诉机关以被告人戈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向海曙法院提起公诉。戈某因销售假冒“PEACEBIRD”服饰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5万元。

这是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规范知识产权涉案财物处置,从严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净化市场秩序,4月23日,海曙法院、公安海曙分局、海曙检察院共同开展侵害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涉案财物集中处置活动。共计处置侵权产品3万余件,为企业挽回损失近800万元,实现涉案财物闭环管理。

破题!以司法之力从源头“绸缪”

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常常在与时间赛跑。如何在源头上“严保护”?

首先还需要走出法庭,为企业“未雨绸缪”。

4月24日,海曙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海虹为海曙区知识产权协同服务工作站授牌。

工作站以翠知创知识产权赋能中心为支点,旨在辐射提升全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未来将通过专题培训、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形式,为辖区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侵权风险防范能力“把脉支招”,解决企业创新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这样的举措让我们很安心!以后定期可派企业相关人员来参加培训,再把专业的法律知识带回公司,提升我们的侵权风险防范能力。”现场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跟进!做优审判“后半篇”文章

海曙法院通过“定制式”案件回访+司法建议,精准为民为企服务。

4月21日,海曙法院在宁波轻纺城市场开展司法建议回访座谈会,并联合公安海曙分局、海曙检察院、海曙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确保司法建议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上切实见效。

像这样的精准对接、“定制式”服务不在少数。近年来,海曙法院坚持以司法建议小切口激发创新动力源,针对知识产权审判中发现的类案及共性问题向监管部门、相关企业制发司法建议,均获积极反馈,通过实地回访让每一份司法建议落地见效。

“我们将继续以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为基础,以‘类案分析+司法建议+精准普法+跟踪回访’的闭环机制,切实提升各类经营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海曙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袁先鸣 通讯员 张仕馨

2025-04-26 审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07件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210794.html 1 3 海曙法院守护创新的“源头活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