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瑾
春日,人们欣然接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采茶,摘覆盆子,割野菜,摸蛳螺……还有一项——拗野小笋。
山林里笋很多,一年四季都有可食用的。先是冬笋、春笋,再是毛笋、野小笋,到初夏有鞭笋,还可腌制,做成笋干,长年备食。而谷雨前后多的是野小笋。
灿烂的晨曦中,我们提着竹篮,沿着花溪小径,冲向山间竹林,四周草木芃芃,泛着清莹的绿意,想到野小笋就在水竹丛中,似捉迷藏一样要去寻找,就莫名地乐了。
拗野小笋别有趣味。走在山林,要格外小心,如扫雷般,要不然一不小心会踩到笋。当发现第一棵时,兴奋地飞奔过去,然后便看到越来越多,有些地方三五成群,有些区域成片生长,密密麻麻,像一根根立着的箭。
那些刚出土的野小笋憨态可掬,东一茬,西一茬,露珠垂在笋尖上。孟浩然有诗道:“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说的就是野小笋头上的露珠吧,要不然,怎么会如此贴合?我小心地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笋的根部,用力一拗,它就乖乖地投降了。水珠滴下,有的落到泥里,有的溅到脚面,打湿了裤脚,清凉凉的。
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画眉鸟、喜鹊叽叽喳喳,在密林间穿梭,娇艳的杜鹃花东一束,西一丛。这不就是俯首拾欢,抬头见喜嘛!从下面往山顶看,拗笋人在云间若隐若现,如仙人下凡一般。越往高处,野小笋越多,我也拗得越来越快,竹篮渐渐满起来。
拗小笋也像采茶,要注意甄别。采茶时,一不小心就把油茶采进来,这野小笋也是。苦笋就长在它身边,不仔细辨别,还真容易采到苦竹的娃。苦笋白色实心,味苦甘寒,一般不食用,不过可做药材,传说陆游和黄庭坚专吃苦笋,以示他们高雅的修为。陆游有诗写道:“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中。”能吃的野小笋,除了空心的水竹笋,还有实心的木竹笋、鳗笋、红壳笋、石笋、龙须笋等。
不过,当你发现有几棵野小笋,特别鲜嫩,可是外壳有一个小洞,那准是有害虫捷足先登了。
夕阳斜照的时候,山路上一个个背着蛇皮袋的农妇,里头装满沉甸甸的野小笋,满足地往山下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有些农夫直接用扁担挑着,脖子上挂着毛巾,不时地擦擦汗。我拗了满满一竹篮野小笋,想着可以煮几碗佳肴了,如一碗咸肉小笋汤、一碗油焖笋,妙哉!
剥野小笋也很有趣味。许多农家门口,这时候妇女们拉着家常,悠闲地剥着小笋。他们会在笋尖撕开一个口子,缠在手指上,翻转几圈,一根嫩黄诱人的小笋就呈现在眼前了。春日里,妇女们剥笋、烤笋,笋香萦绕白墙黛瓦,成了宁波乡下最亮丽的风景。当然他们也会将多的拿到集市上卖,这时鲜东西,城里乡下、男女童叟都爱吃啊!
野小笋也是做羊尾笋的最佳食材,制作好的羊尾笋可保存六个月,是名副其实的“百日菜”。将腌制好的野小笋放清水里泡淡,撕成丝,再放点糖、倒上麻油即成,尝上几根,清脆爽口,美味又开胃。羊尾笋还可煮丝瓜汤、冬瓜汤、瓠子汤、菖蒲汤等,给普通的蔬菜汤提鲜。
大山就是农民的聚宝盆,一年四季,野果、野菜、野笋,应有尽有。没拗掉的小笋,它们就长成了小竹子。来年春天,又会长出许多小笋,召唤着你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