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原来经营一家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他的信用卡出现了逾期,频繁接到银行的催收电话,他一时无法应对。恰巧,他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声称可以帮助他摆脱还款和催收困扰。陈先生以为抓到了救命稻草,当即联系对方。
对方首先让他提供信用卡的详细信息,并收取了一笔2000元代理“手续费”。接着又用陈先生的手机,冒充陈先生本人多次拨打银行的客服热线进行投诉,谎称催收人员暴力催收,且催收电话对他生活造成影响,要求银行停催,不然的话就投诉到上级部门。此外,对方还教唆陈先生故意失联,拒绝接听银行催收电话,以此逃避还款责任。不法分子还声称这样做银行就会无计可施,甚至会主动降低还款要求。
不久后,陈先生到某银行办理贷款时被告知其征信逾期记录恶化,已经产生高额的罚息和滞纳金,信用评级大幅下降,不符合贷款的要求。而此时陈先生已无法联系之前代理维权的中介,他后悔莫及。
该案例中不法分子就是所谓的“信用卡反催收”黑灰产,他们打着帮助金融消费者对抗银行或金融机构催收的幌子,抓住部分金融消费者因资金紧张、还款困难而对催收存在抵触心理的弱点,诱导金融消费者委托其“代理投诉”后,使用编造事实、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进行恶意投诉,违背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在“代理投诉”过程中,不法分子往往要求金融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咨询费”,不仅侵占金融消费者正当的投诉渠道和资源,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阻碍消费纠纷正常解决,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针对此类情况,华夏银行宁波分行提示,非法“代理投诉”风险隐患巨大,金融消费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还款意识,谨防“代理投诉”“反催收”陷阱。在使用信用卡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合理消费,避免过度透支。如果确实遇到还款困难,应主动与银行或金融机构沟通,说明情况,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银行通常会根据金融消费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如分期还款、延期还款等服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温馨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翟晶 赵振炜 蔡彬茹